北海道LIVES观察报道
10月13日晚上7:30,图书馆报告厅瞬间安静了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被吸引到正在大屏幕播放的报道团视频上。新闻学院北海道“新绿”报道团分享会在这里举行。
通过一段段精心制作的视频,6位报道团学生带领与会者一一穿越日本北海道札幌、小樽、二风谷、函馆、美瑛等城市,直观北海道凌晨3点的拍卖市场、北海道大学祭的热闹现场、传统手工匠的工作坊、华人华侨聚集的餐厅、有故事的民宿、慢下来的千年之森庭园……
/180个座位的报告厅几至满座/
5月29日至6月7日,报道团赴日本北海道采访,期间写出《机器人养老试验》《给森林做个“减法”》《人老心不老的秘诀》《人越来越少,铁路怎么办》等新闻作品,一一发表在《瞭望东方周刊》和新华社客户端。报道团一行的活动也被当地华人报纸报道。“这是新闻学院师生海外报道活动中做得最好的一次。”受邀前来的新闻学院院长范东升如此评价。
汕头大学国际交流合作处处长廖学全,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党支部书记杜式敏,副院长蔡秋彦,教师耿军、丁为民、Dharma、John Noonan、李颖、李军、云启栋,也都前来观看聆听。
一位特别的听众——蔡少颖的母亲来了。起初,蔡妈妈并不赞成女儿出行那么远的地方,但在收到女儿发给她的“新绿”报道团以往的文章、北海道日程表以及老师同学的联系方式之后,她放心下来,转而鼓励蔡少颖去锻炼专业能力。
梨视频两位编导专程从广州、深圳赶来观摩。梨视频想在汕头大学发展新闻源,物色她们需要的人才。
医学院、商学院、工学院的同学也来了。他们或出于对日本文化的兴趣,或出于对新闻学院学生生活的好奇。
分享会上,报道团成员落落大方,才华尽显。“民宿主人不可能是怪老头啊!”史岚岚的风趣分享引发了一阵笑声。主持人刘锦屏刚开始略显紧张,但在师生们的眼神鼓励下,心情慢慢放松下来,话语变得轻快流利了。
/蔡少颖同学在分享关于传统手工匠人的报道/
/李婷同学在分享关于“千年之森”的报道/
/史岚岚回答观众提问/
“同学们好可爱!”梨视频编导丁雨菲赞道,“选题做得很认真,符合一线新闻的特点,很有深度。”
“参与报道的同学收获很多;即便是没有去的同学,包括我们老师在内,也很受启发。”范东升院长高兴地说。
会后,还有新闻学院2018级学生在与报道团成员个别交流。其中一位同学表示,“师姐们的分享开阔了我的眼界,给了我一个动力,让我两年后也想做去争取这样的机会”。
文字|胡少华
摄影|彭耀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