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琪明)4月27日晚,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在汕头大学图书馆报告厅为汕大师生进行了题为《互联网时代的政治变革》的主题讲座。该讲座是长江互联网系列论坛第二讲,由汕大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主办,汕大商学院、法学院协办,汕大互联网实验室是特别支持单位。
郑永年是当代著名的政治学智库专家和专栏评论家。他以学者的眼光洞悉全球化与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发展脉络,关注国际和地区安全,尤其是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的转型及其对外关系,他对互联网时代所带来的政治变革有独特的见解。
在讲座中,郑永年首先提出了互联网精神是“分散,分权,平等,以及扁平化”。平等意味着在互联网上没有等级化,互联网的发展过程就是扁平化的过程。对于发展与管理的关系问题,郑永年认为,互联网发展需要有管理,但是,管理松弛与过度均会限制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要持续发展,必须遵循与顺应互联网精神,否则,就会落后与倒退。
郑永年清晰地阐述了互联网是“开放性,参与性,竞争性”三者统一的观点。他认为,互联网的开放不是指传统表述中的改革开放,而是寓意互联网推倒了阻隔交流与交往的“墙”,在互联网上所有人是平等的;互联网的开放性与参与性是相互联系的,在开放的互联网平台上,民众可以更好的参与社会政策的讨论与争论;在互联网开放性与参与性的基础上,形成了互联网的竞争性;人才是在竞争中被选拔出来的,互联网有助于将民主制度与中国传统遴选贤能机制的长处结合起来。他形象地把互联网的这三性比喻为“走群众路线”。
在分析互联网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问题时,郑永年提到了“李约瑟难题”——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许多贡献,但是为何工业革命没有出现在中国?他表示历史不能假设,郑和下西洋突然中断却值得反思。对于中国互联网的发展,他分析了“从互联网变为内联网”的可能性,目前中国互联网使用者世界最多,网民逾7亿,且还有巨大的增长空间,这很容易导致满足于互联网自给自足的局面出现;为此他强调中国互联网发展的方向应该向外拓展,中国互联网要走出去,要开展更广泛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在讲座中,郑永年重提“技术赋权”理论,这是2007年他在由斯坦福大学出版社出版《技术赋权:中国的互联网、国家与社会》英文专著中提出的主要观点。该理论认为互联网对于政府和社会都是赋权的,互联网改变了两者互动的方式,互联网有助于更好地反映民情。他盛赞互联网在反腐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中纪委网上举报平台可以防止腐败分子“带病”提拔。
在充分肯定互联网对当代社会发展推动作用的同时,他并不认为互联网是万能的。郑永年认为,在互联网上碎片化、情绪化的信息太多,网民往往选择自己偏爱的信息与观点,客观上导致了互联网助推了情绪化与极端化,网络上的民粹主义就是这种极端情绪化的反映。
最后,郑教授在观众提问环节就互联网与民主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互联网有助于汇集民意,有助于自由发展;但是,通过互联网进行民主制度的建设迄今尚未有成功案例,这也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对于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两者的关系,郑永年认为,清楚地了解认识和解释世界才是学者的本份。作为学者应该客观、理性地分析社会现象,发掘现象背后的本质,而不是去做政治家的事。
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范东升、方兴东院长等嘉宾参与了讲座。范东升院长对郑永年莅临汕大举办讲座表示感谢,希望同学们在本次讲座中能有所收获。“特别可贵的是,作为一个学者,他能够独立的、批判的精神观察中国、观察世界”,范东升院长对于郑教授的学术成果表达了自己的钦佩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