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8-01 10:04

(文/王嘉涵)“我就是想来看看学院的交流餐会是什么样子的。”14级广电程程说道。

2016年4月28日18时许,22位预约成功的同学和3位专业老师来到鸿泰餐厅,参加新闻学院首次师生交流餐会。三位老师分别是来自台湾的王宗安教授、陈莱姬教授和来自以色列的讲师Leora。餐会上,师生就学习、生活和就业等问题进行交流,气氛融洽。

餐会开场由学院党总支书记兼学生事务总管杜式敏主持,她首先感谢三位老师出席餐会,并逐一介绍了每位老师的简要情况和专长,给同学们参与交流具体的指引;杜老师还列举了组织师生交流餐会的原因,因为这种方式不同于传统的交流对话,是相对轻松自然的,学院主动提供这个平台,希望同学们可以学会从有经验的老师那里吸取知识,懂得在课余请教,从更多方面和渠道搜集所需信息,长知识学做人;而老师们也能更直接地了解了学生的需求和个性,同时从学生那里得到许多真实的信息。举办这个活动期待更有利于师生双方吸收意见与想法。

“你们觉得香港粤语和广州粤语有什么不同呢?”陈莱姬教授在餐桌上抛出了这样一个有趣的问题,立即拉近了与同学们的距离。大家从二者语言的不同谈到文化的差异,再谈到大陆和台湾的文化区别。作为新闻学院的教师,陈莱姬教授也跟大家分享了有关毕业论文的经验。同学们从中了解到原来毕业论文还可以使用“韩剧”、“网游”等主题。

图片6
陈莱姬老师和学生互动。(王嘉涵 摄)

对外交流经验颇丰的王宗安教授主要解答同学们对于台湾、香港实习等的疑惑,鼓励大家积极争取到境外实习的机会。

图片7
王宗安老师和学生交流。(王嘉涵 摄)

Leora老师则和大家聊起了各自的兴趣。尽管全程英文交流,但这丝毫不影响师生的正常沟通。Leora老师表示,来中国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对中国文化感兴趣,也想研究中国受众对影视文化的看法。

图片8
Leora老师在餐桌上和学生谈话。(王嘉涵 摄)

14级新闻陈唯欣同学在餐会结束后表示,听Leora老师说到一个很有意思的点,“就是文化除了要从里面看,还要从外面来看,身在其中看到的东西会比较主观,从别人的视角来了解自己的文化其实很不可思议”。

“师生聚餐交流,同学与老师面对面谈一些不解、疑惑的事,有着不同的收获,老师也可多认识上课学生及导生外的同学,了解学习及生活情况,是值得继续举办的。”王宗安教授在会后也表示了对此次活动的认同和支持。不少同学也表示,这种方式跨越了师生之间的交流障碍,增强了沟通交流,自己从老师那里获得了很大的帮助。

图片9
新闻学院第一次师生交流餐会合照(王嘉涵 摄)

为进一步加强学院师生的沟通,促进师生间实现多元化、多层次的交流,提升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学院有序健康发展,新闻学院党总支与2016年3月份提出了《关于完善学院师生交流时间制度的意见征求稿》,经提请学院院务委员会讨论,全院教职员工审议,修订了学院师生交流时间制度,并于4月份开始组织相关活动。师生交流的内容包括有关学院教学、管理等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学习计划、社会实践、校园活动等需要咨询、指引和协助的问题;其他学生需要交流的事宜。交流活动确定在学期中每个月举办两次,一次为咨询辅导活动;一次为师生交流餐会,全院学生均可通过网络和电邮进行预约参加,同学们可以在课余获得师长面对面的答疑解惑,以及更多成长成才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