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8-01 10:04

(文/朱延生)6月3、4日,财新网数据新闻团队来到汕大,为师生介绍财新的数据新闻创新与实践,同时点评学生的数据新闻作业,师生受益匪浅。

财新数据新闻团队连续两天的授课,是汕大数据新闻工作坊活动最后一个环节。工作坊5月22日开班,共有37名同学参与,研究生9名,本科生28名,分成6组,为期16课时,先学习相关知识,然后每组提交一份数据新闻作品,由财新CTO黄志敏老师评选出最佳作品。最终,研究生汤子帅小组数据新闻作品《三年八项规定 24万人员被处理》获胜。

1
黄志敏为汤子帅小组颁奖(朱延生 摄)

 

什么是好的数据新闻

“大家认为什么是数据呢?什么样的内容可以算作数据?”财新网助理总编辑黄晨对学员提问道。

“数据分为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现场同学回答道。

“对,应该有结构化的想法。我们想当然认为数值就是数据,所以有时候我们会把数据新闻和数字新闻混淆。”

2
老版财新数据新闻报道:《周永康的人与财》

 

“这张图把6万字浓缩在里面,这六万字的报道本来就是一个非结构化的报道,什么叫结构化呢,就是说不能把它单独处理为一个单独信息”。黄晨说道,“就相当于将一大块石头分割成小块,每一块石头你都可以单独拿出来使用,而不是每次只能搬走这一大块石头,结构化处理就是,你将一些信息根据逻辑来提炼出要点。”

3
新版财新数据新闻报道《周永康的人与财》

 

“在做数据新闻一定要考虑用户体验”,以周永康报道为例,老版本是横图,很宽,用户使用,需要左右滚动,才能看到全貌,新版本将两层结构转换成三层结构,不需要滚动,在一个屏幕内就放得下。上线7天累计访问约 318万次。

 

数据新闻:从PC到移动端

 “做新闻产品,需要优先考虑移动端。”黄晨以财新网《中央纪委巡视风暴》为例,当中国地图从电脑端转置到手机端时,主创人员思考了很多解决方案,都无法解决中国地图南北与东西跨度问题,而手机屏幕太小,考虑再三,只能将每一个中央纪委巡视的省份单独抽离出来,仅仅利用每个省的外形来美化省名。

4

由于大部分用户使用手机浏览新闻,黄晨提出几点建议,“内容需要扁平,少交互、忘记PC页、尽量纵向叙事。”“少交互”并不是指不与用户交流,只是当用户在观看数据新闻的时候,需要3、4次点击才能正常观看,用户对产品就会出现反感。

 

数据的科学性

“中国政府是否真的在调控房价?”财新数据新闻《从调控到刺激 楼市十年轮回》显示,政府在房价下跌的时候,会密集地出台政策,以维持房价,而在房价上涨的时候,政策往往起不到作用。

5
从调控到刺激 楼市十年轮回 http://datanews.caixin.com/2016/home/

财新数据新闻记者陈嘉慧提醒,“对商业机构的数据一定要小心,选择数据的时候不要被牵着走”,很多数据在里面有议程设置,记者一定要做到独立思考。

 

可视化=故事+数据+设计

财新图表总监冷斌认为,“可视化=故事+数据+设计”,本质上,可视化即指对已知故事或数据归纳、演绎,并通过一些设计方式呈现出来。可视化设计的两种思路为:讲故事,根据故事找数据和发现故事,根据数据说故事。

数据新闻可视化设计的基本元素有数字、图形和色彩。数据是最关键的要素,从收集数据,到展示数据,到描述数据,每一步都可能影响读者对内容的理解;图形则可以增加数据的感染力,使数据富有情感色彩;色彩更重要的是起到强化重点信息,弱化次要信息的作用。

6

冷斌认为可视化应该从一个重要焦点着手,尽可能多地调研,组织并总结,然后用一种结构化、有吸引力的可视化方式传达结论。

 

少即是好

黄志敏在过去两年经常到高校讲课,也担任两届数据新闻比赛评委,他笑说自己可能是“国内看学生数据新闻作品最多的人”。

黄志敏分享了做数据新闻的经验,“如果是新手最好学点炫酷的东西,遮掩一下。当学到一些东西的时候就不要卖弄。”

越简单越好,一段文字就能涵盖的信息,没有必要做个视频,让用户点击视频、等待一条视频看完,结果收获的却是同样的信息。

黄志敏认为,在学校阶段,要有意识地补充知识,将知识储备打开,不要限制自己。“不要认为一个文科生,就学不好编程”。不要将数据新闻看成新闻的一部分,而是将数据新闻看成是数据可视化的一部分,就可视化来说,它的就业前景更加广阔。

7
汕大数据新闻工作坊结业合影(朱延生 摄)

“时间有点紧,两周内课程内容比较多,不少时间与专业课有冲突。” 学员陈美任说道,“但是能学到分析数据和制作数据新闻的一些基础知识,有专门的老师和嘉宾指导,很有用处。”

最后来欣赏工作坊最佳作品《三年八项规定 24万人员被处理》。

8

 

如果你对课程感兴趣,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入“汕大数据新闻小组”。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