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6-14 16:14


“34年,我在汕大的故事哪怕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一袭红衣,一头短发,一脸标志性的笑容,站在知行书院戏剧厅中,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谢琳老师面前坐满了来自各个年级、专业的学生,身后一页页幻灯片见证着她34年来在汕大的日日夜夜。

6月8日,这天是谢琳老师的生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举办了谢琳汕大印记分享会,学院党委书记余珊燕老师为谢琳老师送上花束,感谢她为学校和学院的悉心付出。

回首三十多年从事高校摄影实践教学与理论研究的岁月,谢琳老师用一张张照片将自己与汕大的点点滴滴娓娓道来,用一场讲座与自己工作多年的汕大生活挥手告别。

讲座现场 高泽芝摄

栉风沐雨

三十四载见证汕大辉煌

1988年来到汕大,在校长办公室从事新闻摄影工作;1993年至今从事一线摄影教学与摄影理论研究,兼任历届汕大校董会新闻摄影……谢琳老师在汕大的34年,用短短的两行字即可概括,背后却是无数与汕大一同成长的故事。

“1981年8月26日,教育部正式批准成立汕头大学……1986年教育部提出八校支援汕大。”一段对于同学们来说比较陌生的校史由她讲述。由于建校初期师资力量不足,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八所院校曾派出师资力量对口支援汕大。

1990年2月8日,汕大举行落成庆典仪式,图为李嘉诚先生与国务委员兼国家教委主任李铁映同志为汕头大学新校门揭牌 谢琳摄

《轮椅上的“陆启铿猜想”——记中科院院士、汕大数学研究所研究员陆启铿》是谢琳老师在1996年发表的报道。“在绿草如茵的汕头大学校园里,人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位满头银发、戴着眼镜的老学者坐在轮椅上,身边总簇拥着学生,神情激昂地在谈论着什么……他,就是中科院院士、汕大数学研究所研究员陆启铿。”在一个个按下快门、写下文字的瞬间,谢琳老师记录着汕大这片人才济济的校园。

谢琳老师做的陆启铿院士专题报道

谢琳老师为林龙华(左)、陈仲豪(右)两位老教授所摄照片

随着时代的发展,汕大慢慢壮大,而谢琳老师作为记录者,也与这片青春热土一同成长。爬上篮球架拍摄篮球场地面刷漆的场面、坐上68米高的消防车拍摄汕大全景、在一次次重要人物来访时灵活卡位拍摄……几乎每个重大场合都能看到她的身影。正如她自己所说:“伴随着快门声,从胶片到数码,一张张发黄的老照片、一个个动人的老故事,记录了汕大人栉风沐雨的奋斗史,也记录着沉淀在我心底珍贵而美好的记忆。”

《界线》1987年拍摄于汕头大学新建篮球场  谢琳摄影

1996年12月,李嘉诚先生与广东省省长卢瑞华在汕头大学通过国家“211工程”部门预审庆祝大会上亲切交谈。作品获得1996年度中国高校校报“好新闻”奖摄影类一等奖。 谢琳摄

系社会

深耕摄影收获累累硕果

在汕大工作的34年,也是谢琳老师在摄影领域不断深耕的34年。在这段时间里,她获得了中国摄影个人最高成就奖--——第十届中国摄影金像奖(摄影理论奖)等七项国家级奖项,连续三届担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摄影专业委员会理事等职务,出版了5本摄影论著、摄影教科书,发表摄影理论文章45篇,其中核心期刊7篇,两篇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谢琳老师撰写的摄影论著、摄影教科书

奖项与荣誉背后,谢琳老师在用摄影尽力承担起社会责任。分享会上,谢琳老师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从2001年开始,她用14年的时间记录了天津一户与众不同的家庭。在这个风雨飘摇的小家中,夫妻二人都是癌症患者,年幼的女儿也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一家人挤在一间铁道旁的小屋子里。认识了这户人家后,谢琳老师进行了长期的跟踪拍摄,拍摄所得的图片与纪录片让越来越多的好心人认识他们、帮助他们,一家人的生活也随之慢慢改善。

讲座现场 刘铭勤摄

1997年至1999年,谢琳老师担任汕头市青年摄影学会主席期间组织举办了作品义卖,将全部善款两万余元捐给洪水灾区;记挂着位于汕头的感光材料品牌“公元”厂的盛衰,她用十年时间访谈记录一百位公元人,留下珍贵的历史影像与实物资料……

“摄影无法成为推动社会的力量,但是可以引起人们的关注,力量大小无所谓,只要我们尽心尽力就好。”谢琳老师对于摄影的认知推动着她在摄影领域不断深耕,也在一次次课堂讲授当中用自己的故事让同学们对于摄影与社会责任的关系有了更直观的了解。

“在肃穆的哀悼场合不要大张旗鼓使用闪光灯、在会场拍摄不得已从观众前走过时要弯下腰……要拍到好照片,也要学会尊重人”,无论是在平时的课堂还是这次的分享会上,谢琳老师都向同学们传递着这样一种摄影理念。

2008年汕大师生哀悼汶川大地震遇难者 谢琳摄

 亦师亦友

金凤花下培育满园桃李

34年里,谢琳老师陪着一届届学生一同成长。新闻学院成立后,她亲手设计图纸在文北三楼建起20间暗房、策划组织学生专题作品参加山西平遥国际摄影大赛中的世界各国22所高校大学生摄影展、协助原院长范东升教授带领学生前往内蒙古第八次重走西北角……说起从前的日子,谢琳老师对于教学中的故事如数家珍

2006年谢琳老师策划组织学生专题作品赴山西参加平遥国际摄影展世界各国二十二所高校大学生摄影展

2000年新闻信息传播系摄影中心建立在文北三楼,由谢琳老师设计的20间黑白暗房

学生正在暗房实践。 谢琳摄  

2000年新闻信息传播系摄影中心灯光影棚建在文北三楼。曾建平摄

2004年前往内蒙古阿拉善盟参加国际胡杨节摄影采访时,一场意外车祸将谢琳老师抛出车外十几米远。尽管腿部韧带拉伤无法走路,她仍坚持着不落下教学任务。“停课,那是不可能的。”她非常坚决地说。那段日子里,有课时她就从所住的教工宿舍六楼拄着拐杖单腿跳着下楼梯,再慢慢单腿跳上教学楼五楼教室上课。“没想到竟然很快就康复了,看来生命在于运动!”讲到这里,谢琳老师打趣着说,引起台下一片笑声。

“三十四年在汕大,我把青春和热血留给了学校,培育了无数学生成为社会各界有用的优秀人才,实现了当好一名高校摄影老师的愿望。”以一张金凤花的图片收尾,谢琳老师感概地说。

余书记为谢琳老师送上花束 高泽芝摄

有趣、生动,是许多同学对于谢琳老师摄影课的评价,从课堂理论讲授、故事分享到外出拍摄,在一年又一年的教学中她的课堂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门课程、两年时间,一生受用,感谢谢琳老师的指导。”来自2020级新闻学专业的罗曦霖同学在朋友圈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分享会结束后,许多同学涌向谢琳老师身边合照,一位女生悄悄把手中的火腿肠托助理转交给谢琳老师当作生日礼物。

“你亲手送给老师嘛,一起拍照!”在助理的盛情邀请下,她只腼腆地笑笑离开。

“有机会我一定要好好谢谢这位同学!”拿到火腿肠的谢琳老师瞪大了眼睛满脸惊喜,开心地拿着火腿肠拍照留念。

讲座现场 高泽芝摄

一年年的金凤花开放,她送走了一届又一届风华正茂的学生。如今又一年的金凤花盛开,她也即将离开这片奉献了青春与热血的校园。无数的回忆与故事交织在一张张照片中,交织在准备许久的分享会中,也交织在全场一同合唱的生日祝福歌中。

手捧鲜花告别青春热土,三十四载光阴终画句点。如谢琳老师所说,汕大的一草一木有着她人生最美好的印记。且摄且行,岁月如歌,在这里走过的路、留下的故事,终于又凝成这场告别的分享会,凝成全场合影上满屏的笑脸。

全场合影 高泽芝摄


图片丨高泽芝 刘铭勤 谢琳老师提供

文字丨刘铭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