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4-17 14:56

为延续跨专业融合学习、实践引领课程优势,充分发挥不同领域优秀专业人才对在校生的思想、学术、文化的引领和示范作用,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媒体经营管理》课程组于本学期加入策展单元,特别邀请挪威版画艺术家曾千之和蚀刻工作室商昌荣,以工作坊的形式,用四周时间带领学生完成艺术策展活动。4月12日、13日,学院先后举行主题讲座与“蚀与客”版画艺术展开幕式。


讲座:什么是艺术策展?

4月12日晚,挪威版画艺术家曾千之以“蚀与刻——讨论策展中公共教育性、艺术性、商业性的边界概念”为题,应邀在知行书院与众师生分享他在挪威学习平面设计和版画的求学经历,以及参与艺术展览的经验。

9272

曾千之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1986年前往奥斯陆挪威国家美术学院就读油画系,随后在挪威国家艺术设计学院获得平面设计学学士及版画硕士学位。1994年起,曾千之的艺术创作方向转向石版画,他的版画连续四年入选挪威美展的秋季沙龙。毕业后作品在挪威、欧美国家和中国各地展出,包括北京的«纸上河流»、云南国际版画展、以及Stavanger国际艺术展等。他的作品同时也被挪威和香港等地机构收藏,成绩斐然。


旅居挪威多年,曾千之对挪威的艺术教育尤为记忆深刻。他认为自由学习、自主学习是挪威艺术教育的特点,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专业、教授与上学时间,因此,挪威国家美术学院的考试也不例外——为期七天的考试,学生可以自由进出学校,学校只提供一间放有工具的房间,没有其他限制和任何规定。当时曾千之也对部分考试作品的创作理念和手法印象深刻:有人把一口钉在墙面上装有种子的麻袋,坚持每天喷水,在第七天会看到生机勃勃的绿色,还有人想出把白漆与灰漆的组合,能在楼梯拐角创造出一缕永不消失的阳光……这些都体现出北欧的后现代艺术创作的理念,强调把生活体验融入个人创作。

14B38

从油画系毕业后,曾千之开始学习平面设计。从纯粹的艺术创作进入商业艺术的学习领域,曾千之感慨:“设计是有规律的,设计者要了解相关的历史、甲方意图、潜在受众的想法以及所处社会的文化背景。因此,优秀的设计师要深入了解文化、了解社会。”


在系统学习版画后,曾千之参与过不少版画的个展和联展。在讲座中,曾千之特别提到2013年在北京红门画廊策画的«纸上河流»。该展览邀请北岛、西川、周云蓬等十位诗人,和广军、康剑飞、孔国桥等十位版画家,以互文对话的形式共同创作,呈现了十幅版画作品和诗人们的手稿。2015年,该展览也在挪威奥斯陆版画家画廊展出。曾千之认为,诗画是同源的,“图片是文字的替代,能帮助不识字的人们了解信息”。讲座中,曾千之展示了部分作品并一一讲解,让同学们深入了解版画艺术,也对什么是艺术策展、如何筹备艺术展览有了清晰的认识。

10886


《蚀与客》艺术展开幕

《蚀与客》艺术展开幕式于4月13日上午在知行书院戏剧厅举行。学院党委书记余珊燕、副书记洪蒙典,副院长丁智擘以及多位老师参加了开幕式,对同学们的努力成果表示肯定。


本次艺术展是由来自新闻、国新、广告和网新四个专业的48名同学,利用不足一月的时间完成。展览内容围绕商昌荣老师与蚀刻工作室,针对艺术家与他的版画创作等多个主题展开。


诚如商老师在课程中提到,“版画是介于绘画、设计、机械、材料实验之间的学科(画种),对创作者的逻辑、条理、材料应用、视觉变重实验等,都有很大的作用。”而蚀刻工作的特色在于,“一直保持自由、开放的状态,一直冷静的存在,朝着专业方向持续精进”。


在有限的基础上,同学们通过协力合作,提案不断被推倒、重建,每天与时间和体力赛跑,最终顺利完成了策展工作。

227D0

参加《蚀与客》开幕式的新闻学院教师与学生

开幕式上,余珊燕书记表示,她从展览中感受到了浓厚的艺术氛围与同学们的创作热情,“我深刻地认识到‘教学相长’四个字的含义。老师用心地教、学生认真地学,希望这个教学氛围能在新闻学院代代相传。”

9A09

丁智擘副院长夸赞展览的海报设计充分体现了版画的风格。“这次展览能够顺利举行,离不开同学们克服跨学科的困难。这种机会十分难得,希望同学们能够珍惜共同相处、共同奋斗的时光。”

BD57

课程负责人陈莱姬老师对为学生提供帮助的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从不理解版画到完成艰辛的策展工作,同学们进步飞速。希望同学们能以此为起点,继续前行。”

B50E

工作坊指导老师曾千之寄语同学们:“大学永远不是人生的句号,希望同学们可以从这次活动中找到人生的方向。”

AF57

学生代表20级国新专业的林耀康分享了他对策展的新认识,他认为一名好的策展人是具有多重身份的,这也决定了策展需要团队的力量。他表示,这段难忘的经历将会激励着他在探索未知的领域时鼓起勇气,不断学习。

ADEE

随后,各组代表分享策展的概念与主题。


“你我之间”

20级国新专业的马楚健解释道,“你我之间”指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这个概念源于版画的生产必需借助于机器的使用,这是工业时代的产物,机器的应用带来的大量化生产让大众享受便利性,因此版画艺术在中国也应该被普遍认识,小组想以你我之间”的概念,此拉近艺术与大众的距离,让常人也能成为艺术家,创作出不一样的版画。展品分别由版画艺术家、版画初识者及普罗大众完成,以此表达蚀刻工作室的观念——来者皆是客,皆可接触艺术。

AACD

“赓续”

20级网新专业的杨宇翔介绍,蚀刻工作室的特殊定位给予他们策展的灵感。本次展览中,他们展示了八幅作品,分别由儿童与成人绘制。通过展示非艺术家的作品,展现蚀刻工作室致力版画教育推广,在少儿版画的“美育”和成人版画创作等不同人群的传播,目的让更多人了解版画、鼓励人们用版画记录生活。

AFD4

“感 · 石”

“通过展示二维码与石版画,让人们可以通过触觉、听觉、视觉等不同维度解构、重塑石版画的制作流程。” 20级网新专业的陈思谣称。同时,他们以“小我构成大我”为题,将商昌荣老师的作品拼接成人物图像,这寓意商昌荣老师的创作理念不是单一的概念,而由无数幅作品的聚集构成,无数个工作室关联词的汇聚成就了蚀刻工作室。

BAED

“明暗有辙”

小组主要介绍蚀刻工作室在发展中不断变轨重塑,尽管发展道路曲折,但方向始终清晰。在经历了建构、重塑、回归三个关键节点,蚀刻工作室每每都能变无辙为有辙,始终坚持自由独立的创作精神。20级广告学专业的郑捷提到:“小组使用箭头形式的展览模型进行展示,希望观众能从中感受到版画艺术的真谛。”

CD4F

“童悟蚀刻”

20级广告学专业的林逸璇介绍,“‘童悟’既是指儿童在欣赏版画时的感悟,也是指通过儿童的视角,让更多人共同感受蚀刻版画的魅力”此外,小组在展览的呈现,除了版画作品、立绘外,还采用投影的方式展示蚀刻工作室在推广儿童版画的公益项目。

ABC7

“蚀 · 验”

20级网新专业的邝舒婷介绍,“石版画有着十分复杂的工艺,需要操作大型器械、了解不同的板材、化学物质等”。作为跨学科的艺术,石版画兼具技术的理性与艺术的感性。通过展示版画的应用材料,让人们了解版画制作过程,感受版画的独特美感。

B40D

1701F


开幕式结束后,新闻学院师生参观展览,策展老师和同学对来宾进行解说。

142FD

14AB3

10C34

本次展览时间将持续至5月3日,欢迎全校师生前往知行书院二楼观赏。


文字|何茵桃

图片|高泽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