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8-17 11:44
(文/钟晓璐)从小不看TVB,也从未到过香港,并非广东人,没受过岭南文化的浸润,对香港的一切知之甚少,所以当知道自己暑假能去香港实习时,心里忐忑大过兴奋。

我到中新社香港分社报到的第一天,主任就把我和另外两名实习生带去会议室谈工作安排和新闻采写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主任讲了半天发现我一脸茫然,才知道我听不懂粤语。语言的短板制约着我今后两个月的实习。

实习主要分为两个阶段,七月份跟着记者出去跑新闻,为接下来的个人独立采写专题打好基础,八月份则独立选题、采访、写稿,完成一个专题。

从资料中寻求新闻点
我的实习专题是关于香港泳棚(海边的简易游泳场),最初的想法来自于网上的攻略推荐。到泳棚逛完之后,发现来这里游泳的基本上都是七八十岁的老年人,而文艺小青年、摄影达人多是把这里当作旅游景点。对泳棚有了初步了解之后,我开始上网查找资料。我发现泳棚是上世纪中期,很受香港市民欢迎的地点,之后随着政府填海、海水污染、室内游泳池兴起等多方面的原因,泳棚开始式微,我去的那个泳棚是香港市区仅存的泳棚。当时我决心做这个选题,一是由于泳棚的稀缺性,二是泳棚能反映一段时间香港市民生活方式的转变,三是直觉告诉我这些老泳客身上必然有许多故事可挖。网上关于泳棚的资料不多,住在附近的许多人也不知道泳棚为何物,因此充分利用网上仅有的资料,从资料中寻找突破点显得尤为重要。有一篇资料中提到张国荣小时候喜欢去泳棚玩耍,他父亲张活海曾是泳棚会长,这一消息帮我找到了张国荣儿时的游泳师傅,并顺利约到了采访。
顺藤摸瓜采访到港府高官
采访过程要处处留心,尽量去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在采访泳棚期间,我发现众多老泳客中突然出现一个面熟却始终想不起是谁的年轻面孔,于是我跑上前去打招呼。我很冒失地问他是不是开餐厅的?亦或是不是电视明星?他斩钉截铁地回答说从来没有见过我,他也不是电影明星,说我认错人了。然后,留我一个人在原地尴尬。后来在整理稿件的时候,我突然想起来,我在紫荆杂志社举办的“一国两制”与基本法研讨会现场见到过他,虽然不知他的姓名和职务,我还是以此为线索开始了疯狂的检索模式。后来顺藤摸瓜查出了当天出席活动的政要名单,把这个人的信息挖了出来,原来他是香港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副局长陈岳鹏。泳棚作为一篇专题新闻点小,我必须选择一些有份量的人物进行采访,这位33岁的副局长正合我意,他既能代表年轻人的想法,作为官员去这种平民游泳的地方也挺有故事性的。

我在网上向香港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取得联系并表明了采访请求,为了双重保险,我不忘在Facebook上联系这位副局长,并发送私信要求采访。

很快我收到了对方新闻部门的回复并获准采访。由于并不是写人物专访,只有几个简单小问题,并没有当面采访的必要,于是请求邮件采访,新闻部门的工作人员将我的问题转交给了这位副局长。香港政府部门平易近人的态度和工作效率让人感慨。

做足功课,随机应变
实习期间,适逢香港书展。单位安排了一位老记者带着我报道为期一周的香港书展。香港书展至今已举办27届,要想报道创新很困难。由于只有两个人,指导老师决定主要针对名家讲座进行采访。采访之前发生的小插曲差点让我失去采访的机会。由于没有提前提交采访申请,所以我们到现场要求专访的时候被拒绝。原来香港书展每一年作家采访都要经过正规流程申请,先向香港贸易发展局提交采访申请,然后贸发局转交申请给作家让作家决定是否接受采访、接受哪些媒体的采访,是专访还是群访。所以事前了解规则至关重要。当我以为作家专访泡汤,沮丧地跑去听讲座的时候,带我的记者并没有放弃,而是跟负责人员再三请求,软磨硬泡之下最终获得了作家群访的资格。

名家讲座作家很多,除了两岸三地的作家以外,还有来自其他国家的作家。因此确定采访对象必须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比如作家的名气、当地人的熟悉程度、自己的能力范围等。

最终我确定了曹文轩、蒋胜男、金泰成、止庵、成英姝5位作家。我的采访对象全是说普通话的。由于不会讲粤语,很多香港作家就放弃了。

确定了采访对象,并不意味着这些人都是我所熟悉的。像金泰成和成英姝的名字我之前从未听说过。新闻七分采三分写,我觉得这点在人物采访中尤为重要,而好的采访则是取决于你的准备工作的投入程度。

以曹文轩为例,虽然他名字我从小听到大,也读过他一些零零散散的文章,但是他的代表作我都回答不出来,所以只能事前恶补。一是了解他基本的个人信息,以及最近几个月来关于他的新闻,二是对于他的代表作有基本的了解,如果时间允许可以认真阅读作家的作品,如果时间不允许也要对作品的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不至于当采访对象提起这部作品的时候一脸茫然。香港书展结束之后,我把曹文轩的作品基本都看了一遍,回想起当时采访的问题,简直粗浅鄙陋无比。
处处留心,避免错别字
南海仲裁的最终裁决出来后,香港国际仲裁中心召开了记者会。我有幸参与到现场采访。现场语言为英语和粤语,由于我听不懂粤语,后期的录音整理只能是反反复复听英语,当中涉及许多专业名词让我很头痛。战战兢兢地整理完录音,开始了战战兢兢地写稿。在交稿的最后一刻我猛然发现自己文章中所有“中菲”关系都打成了“中非关系”,吓得我尖叫。主任第二天找我谈话,说我标题把“中菲”写成“中非”,要是稿子一旦发出去,后果不堪设想。我检查了全文而忘记检查标题,当时立马想刨个坑把自己给埋了。主任建议,写稿一个字一个字单独打,不要依赖于搜狗拼音等工具,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错误。
注意礼貌!礼貌!礼貌!
不管去哪实习,跟谁打交道,务必注意礼貌待人。香港书展上曹文轩的采访是群访,允许访问的媒体有明报、中新社香港分社、土豆网、华西都市报、旺报等媒体。由于第一次进行这种群访活动,刚开始不敢发问,只能听着采访嘉宾侃侃而谈。采访开始,大家拿出纸笔和录音设备,坐我旁边的内地某报记者摆出了自己的Mac,开始疯狂打字,整个采访过程中,打字声音几乎盖过了嘉宾说话的声音。本来一开始我还在为自己没有足够的时间准备采访提纲而懊恼,结果发现,这位内地某报记者直接搜出了曹文轩近期的新闻,将曹文轩在其他场合被问的问题又再次问了一遍,说好的职业素养呢?

内地某报的记者很快将网上copy的问题问完,然后跟旁边一同前来采访的同事开始了漫无边际的聊天,并不在意嘉宾和其他几家媒体的感受。

更让人气愤的是,在嘉宾说在兴头上的时候,这位内地某报的记者直接站起来叫一旁的工作人员关空调,采访被打断。

作为一名内地来的实习生,我觉得内地同行的表现,真的很失分。

结语
去香港实习感触良多,给师弟师妹的建议:1、语言:如果想去香港实习,请尽早学习粤语,不要求会说,至少要听得懂;另外,英语一定要过关,否则采访会处处碰壁。2、变通:采访现场随时随地可能出现变化,应学会随机应变。采访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不要拘泥于形式。3、积累:平常注重专业积累,有所准备比临阵磨枪更为有效。4、交流:多跟同行交流学习,可以少走弯路,减少不必要的错误。

5、探索:空闲时间多出去走走,当你不是以游客的心态去探索一座城市的时候,你会发现不一样的惊喜,香港不是只有买买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