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至17日,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举行2024年中国记者节系列活动,这是该校第二次举办“中国新闻奖进校园”主题活动。通过开展“新闻摄影获奖作品展”和“获奖作品专题讲座”,汕头大学将新闻教学与新闻实践紧密结合,开展了一堂新闻实务的教学课程,一次生动鲜活的思政教育。
11月8日记者节当天,“镜头定格的2023——第34届中国新闻奖新闻摄影获奖作品展”在汕头大学图书馆揭幕。影展共展出新闻摄影类14项共40幅新闻摄影作品,将持续在汕大校园的图书馆、淑德书院、教学楼等地流动展出23天。“我们今年继续开展‘中国新闻奖进校园’活动,先筹办了一场第34届中国新闻奖获奖摄影作品最早进校园的影展,又在第一时间邀请到四位获奖记者来校讲述创作体会,”汕头大学党委副书记周镇松介绍道,“这意在给同学们开展一次新闻实务的教学,更是为同学们提供一次宝贵的思想政治教育。”
11月16日、17日,汕头大学特邀四位第34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获得者先后在汕头大学东海岸、桑浦山校区举行了两场“中国新闻奖进校园”专题讲座,分享实战经验,讲述创作心得,展望行业未来。
“岁月静好之下,其实惊心动魄。”南方日报经济新闻部记者李赫全面解析了灾难类新闻通讯《高陂抗击台风攻坚战:惊心动魄的五天五夜》的“折磨、痛苦、提升”的创作过程和新闻闪光点;
“事实是新闻的生命,舆论监督需要慎之又慎,要确保公正、客观,要增强新闻的建设性。”新华社贵州分社记者郑明鸿揭开了舆论监督报道作品——“部分中小学生课间10分钟被约束现象调查”系列报道中,媒体人如何突破采访阻碍、谨慎思考、全面反映社会现象,推动问题发现和整改;
“记者真正深入基层,在一线发现采写鲜活故事,报道才能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人民日报总编室摄影图片室记者张武军分享了新闻通讯《两名基层干部的鸡毛信》的立意选择,是记者坚持“小切口展现大主题”的具象呈现;
“机会一定是等出来的,在所有人离开之后,说不定会有更好的镜头”。中国新闻社记者杜洋讲述了《(杭州亚运会)男子个人花剑:中国队陈海威晋级决赛》新闻摄影作品中,摄影记者坚守体育摄影的责任心,定格瞬间、展现精神……
参与活动的同学们表示,观看这些优秀的获奖作品,聆听记者老师的亲身讲述,是观察社会,了解业界,学习业务的难得机会。同学们深有感触,认为优秀新闻工作者通过作品深入社会、反映民生、记录历史、服务人民,“以心中之光拨亮社会灯火”。他们也认识到,全媒体时代中各种新闻作品形态正在各美其美、各展其长,“无论业务形态和市场环境如何变革,原创深度的内容更加熠熠生辉”。
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已连续两年举办“中国新闻奖进校园”活动,正在全力建设“新闻里的大思政”这一新闻传播教育的品牌项目,努力用活优秀新闻作品资源,打造特色新闻业务教学模式,连接起高校与业界共育卓越新闻传播人才的桥梁。
汕头大学已持续开展15年的“中国记者节系列活动”,本次“中国新闻奖进校园”主题活动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活动在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支持下,由汕头大学党委宣传统战部指导,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淑德书院和汕头市摄影家协会联合主办,旨在为新闻学子们树立事业榜样、坚定新闻理想、强化思政教育、推动“四力”养成。
文字:雷碧睿
图片:吴善基、宣骏超、罗杰坤、伍颖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