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19日 记者 傅丰元)2007年10月19日凌晨,胡国球,这个刚从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走出来的23岁毕业生,和《人民日报》记者赵亚辉以及两位来自中科院的沙漠研究专家围在篝火旁待篝火熄灭后,把烧剩下的木炭铺开,在上面铺上一层沙和一层被单,把身体和头部盖得严实,带上眼镜,躺在沙炕上,仰视大漠上空的星星,数着流星睡去。
18日白天,是他们四人单车穿越罗布泊的第四天,这一天,他们遇上了盗采风凌石的采石贼。凭着赵亚辉的沉着老道和胡国球手中摄像器材的威慑,四个人最终把八个采石贼吓跑。
在历时四个多月的“重走中国西北角”和穿越罗布泊行程中,这只是他俩遇到的众多危险之一。除此之外,他们还在深可没膝的沼泽地挖过轮胎,在阿尔金山山口处几近遭遇车祸……最终,胡国球和他的朋友们走出了罗布泊,带着探险者的光荣与科考者的成果走进了汕头大学。
“善待机遇”
07年6月才毕业的胡国球清瘦但精神,谈到“重走中国西北角”,他说:“刚开始,觉得太辛苦了。中午开始工作,一直到凌晨。第二天中午又开始工作。”胡国球负责的是拍摄视频、处理图片、写作部分稿件。因为这次活动赵亚辉通过博客对外报道行程,博文中需要附上大量图片,而每日批量的处理照片便是胡国球的工作之一。当他处理好图片,整理好赵亚辉的稿件,发表到博客上的时候,通常已是凌晨两三点甚至更晚。
虽然辛苦,但是胡国球相信天道酬勤,况且他跟随的是一个令他敬佩的记者,进行的是项十分有意义的事业。“我是在工作。要对得起学院,学院给我这个机会不容易。”他说。
在获知被推荐去重走西北角之前,胡国球已经找到一份经理助理的工作。他旧事重提,说当时的想法是:“刚毕业,想出去走一走,跟着一名名记走走西北,不简单啊!” “我可以拍照,写稿,拍视频,还会驾驶,条件都符合,就和范院长报名了,没想到被选中了。”由于行程的改变,原来定与11月结束的行程拖延半年至明年5月才可能结束。这是胡国球报名时候没想到的,原来花半年行走西北增长阅历的初衷现在正在经受劳累、缺少睡眠、困惑、大量重复工作等问题的考验。尽管如此,胡国球的信念是坚定的,他认为,抓住机遇后,更重要的是善待机遇。除此之外,他还肩负着一份责任感和使命感,他再次强调说:“起码要对得起学院,学院给我这个机会不容易。”
“无所畏惧”
随和、重感情、大公无私、务实、正派、思维活跃、心理素质好……”这是胡国球对赵亚辉的印象。跟着亦师亦友的赵亚辉走西北,这位新闻学院毕业生坦言从这位优秀记者身上学到了很多。他欣赏赵亚辉能够“做事”:能把事情做的很有计划;他敬佩赵亚辉策划发起了“拯救若尔盖湿地草原行动”……同时胡国球也因为自己不能分担多一点事情而感到遗憾。
胡国球在回忆他“重走西北角”的行程时,仍为一件“小事”耿耿于怀:某天他完成白天的工作后感到十分疲惫,准备小憩之后再熬夜处理图片,然而忘记了调闹钟。任务没有完成,他们第二天的行程因此延时了近两个小时。此事对他影响颇深,他总结到:要注意细节;要当日事当日毕。“重走西北角”的行程紧,随时都有新情况,经过历练后的胡说:“以前在大学有拖拉的习惯,都改了。”
穿越过了罗布泊沙漠,翻越过了阿尔金山,在高原环境下进行过采访工作,这次活动
考验着胡国球对陌生环境的适应能力。他用“赖皮”来形容自己适应新环境的能力。而接下来,他们还要继续冬季行程,明年还会攀登雪山。胡国球说他“无所畏惧”:半年的行程,不仅使其阅历得到丰富,技能得到提升,心理也更成熟了。
“我很自豪”
每到一处,胡国球总是自我介绍道:“我是广东省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学生,今年刚毕业。” 作为一名汕大学子,他很自豪。在胡国球的心里,学院的支持和荣誉是他坚持“走下来”的动力之一。
作为一个已经走完大学之路的“大师兄”,胡国球希望师弟师妹们能珍惜时间,在美丽的校园多留下一些美好的回忆: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找好方向,善待机遇,抓住机遇并善待之。
不久之后,胡国球将和赵亚辉再次踏上“重走中国西北角”的旅程,而且春节也将在路上度过。他和赵亚辉俩人颇有默契的借用了邓小平的一句话——“跟着走”。对于胡国球来说,“跟着走”,他将经历更多也学到更多;“跟着走”,他会更加坚强和成熟;“跟着走”,理想就在不远处,越走越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