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8-01 09:37

王小燕:遇到更好的自己

“羊城晚报有一个栏目——《天下女人》,他有一句广告词,‘更好的自己,更好的未来。’我相信这一点。”

已毕业十年的王小燕,早在十四年前新闻学还只是中文系一部分的时候,便笃定心思为了成为一名新闻人而进入了汕大。经过四年的学习进修,最终她也凭借自己的努力,如愿在毕业后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新闻人,现就职于羊城晚报集团旗下《天下潮商报》,任编辑部总监。

 

深扎“韩文化”的根 

从小在潮汕文化的熏陶下长大的王小燕,对潮汕文化有着一种出自天性的感性认识。

大学期间,导师安排的一项关于韩愈与潮汕文化的学术性任务,为了这个任务她阅读了报告成果十倍以上字数的文字资料;此外,纸上谈兵往往只能流于表面,为了真切地感受真实的“韩文化”,她还要跑遍与韩愈相关的地方,包括“韩文公祠”、韩山师范等等,忙碌了许久,最终完成了一份20万字左右的文字报告,在调研和查阅资料的过程中,让她对潮汕文化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也产生了作为一个潮汕人民对韩愈的感恩向敬仰的情感升华。

回想起这段大学期间“做学术”的经历,王小燕觉得任务虽然繁重,但有劳必有获,奔波和忙碌之外更重要的是文笔和文化内涵上量的积累,并在量的不断累计中慢慢带来质的飞跃。“你文字写了二十多万,你也会随之质变。”在完成报告的过程中,不仅带给她文字功底的修炼提升,更让她精神里潮汕的根扎得越来越深,这也为她后来任职《天下潮商》埋下了一颗种子。

王小燕师姐
王小燕师姐

 

大学四年莫贪闲

在自媒体日益发达的今天,新闻从业者慢慢陷入了一种窘迫的境地,但是依旧有不少同学在努力地尝试走上传媒的道路,为此去学习新媒体相关的技能,但王小燕觉得,无论是传统纸媒或是新媒体传播,终归还是要和文字打交道,写作更是逃不掉的。“电脑技能只是一个机器,它按照既定的程序运转,有一定的规律,可以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掌握;但是,文笔与悟性是电脑无法帮你完成的,一篇新闻作品的好坏终究还是取决于内容。所以新闻理论与文字功底的根基一定要打好。”总结来说就是——技能纵然实际,但是根基不可丢弃。

对于王小燕来说,大学时光是工作后每每回想起来都还是会感动的存在。 “大学,就是在你毕业之后,踏入职场之后,每当回想起起来,都会记得有一段美好时光在这里。”由于毕业后工作在汕头,有着就近的地缘优势,王小燕年年毕业典礼还会受学校之邀“重返汕大”,对毕业典礼进行采访。坐在席中,每当听到毕业生代表的致辞,听到那句 “汕大,我爱你!”的时候,她和毕业生一样,表现出的是同样的激动,让她感觉从未离开过。每一次回来都会觉得自己又一次成为了一名学子,踏在汕大的土地上,那种学生时代美好的感觉又盈满于心中。

四年大学时光,眨眼飞逝,很多人毕业就在“恍惚”的一瞬间,正因为毕业后有太多的不舍,所以更要加倍珍惜。她建议师弟师妹们在大学四年里面不要让自己闲着,争取更多的机会去锻炼自己。更重要的一点是要始终保持着“学习”的态度,敢于向其他人请教。她相信无论人处在人生哪一个阶段或者哪一个职位,在努力的过程中,自己慢慢就会成长进步,会不断在挫败中遇到全新的自己,明天的自己又比今天更好。

 记者:梁英豪   编辑:李倩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