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0-15 记者 杨国要)
10月15日下午,中国著名调查记者王克勤在汕头大学演讲,题为“转型中国的问题与新闻人的担当——一个记者对当代中国的观察和思考”。王克勤以其不同凡响的从业经历,诠释处在中国社会转型期,一个记者应有“铁肩担道义”的专业主义精神。
王克勤现为《中国经济时报》首席记者,近年先后推出《北京出租车业垄断黑幕》、《兰州证券黑市狂洗“股民”》、《山西疫苗乱象调查》等一系列揭黑性深度调查。“我只是一个普通的报道者和记录者”, 王克勤开场时这样介绍自己。
他讲述的第一个“中国故事”是发生于2005年6月11日的“定州血案”。回忆起调查采访所遇到的重重阻碍——深夜涉险徒步进村调查,乔装成村民躲避重重关卡,将资料塞进麻袋混过盘查······王克勤感慨,记者不仅是当下新闻消息的传播者,更是重大事件的见证者,历史真相的记录者,“讲真话,这也是马克思新闻观的真谛,这是记者的天职”。
在“定州血案”的调查报道过程中,王克勤身边的同行们先后被召回,最后只剩他一人留守定州绳油村采访。撤离的同行们将独家资料交予他,希望他能够坚守。几经艰险,王克勤最终从绳油村带回了组成真相的“证据碎片”,完成了“定州血案”的揭露报道。然而,该报道发表后受到了“跨区域、跨行业报道”、“报道失实”等指责,报社也被要求做出相关说明。最终,王克勤手头上掌握的充足证据化解了危机。
20多年的揭黑报道生涯,王克勤始终恪守严谨的新闻作风,从未因为他的报道而被推上法庭的被告席。“未经我核实、求证的东西,我绝对不会写在我的报道里。”
“不是我们胆子大,而是努力做得更专业”,在随后的演讲内容中,王克勤强调搜集证据在调查性报道中至关重要。关于“山西疫苗事件”的调查报道,王克勤采取了地毯式搜索和潜伏式采访,对采访过程进行了全程录音,并保留全部调查笔录。他在演讲时还展示了一张调查笔录的图片,格式类似公安机关的审讯笔录,并盖有红手印,对此,他笑言:“就像一个外科大夫,做的手术越多越谨慎,不敢马虎”。
采访中,他采取“捡垃圾”,地毯式搜索、潜伏式采访等方法,在新闻写作中,他秉持“机器人”原则,“不评论、不文学”,客观理性地将事实和证据呈现给读者。他强调,新闻记者只对事实真相负责。
王克勤认为呈现真相本身的目的是努力匡扶正义和维护每个人的人权。“做新闻,做良心!”王克勤发自肺腑的一声呐喊激起现场几百名新闻学子热烈的掌声。
编辑 居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