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打开了两国关系的大门。文革时期的中国对于美国人来说充满了神秘,87个记者名额也被美国媒体竞相争抢。纪录片《解析中国之旅》便记述了这背后的故事,其作者CNN驻外记者迈克·齐受我院邀请于2月28日晚与汕大师生分享了这一影片。
长达一个小时的纪录片聚焦于1972年尼克松访华这一历史性事件的新闻报道上,集合了美国记者在中国的经历和对中国社会的认识与见解。
据影片描述,早在1972年2月,当尼克松正式向美国民众宣布访华计划时,几乎所有的美国媒体都意识到这将是相当重大的新闻事件。但由于中国对媒体的严格限制,美国最后决定只允许87名记者和几十名技术人员随行。美国广播公司记者汤姆·贾里尔分享道,当时的一些媒体巨头甚至冒充技术人员混入这次访华旅程中,因为正如美国前驻华大使温斯顿·洛德所回忆,“去中国仿佛是上月球, 20多年来没有对外接触的中国充满了神秘”。
在影片中,来到中国后,美国记者们的心情是既兴奋又惊讶。“眼前的所有景象似乎并没有美国人印象中‘毛泽东早餐吃婴儿’那样的恐怖和非人性扭曲,”其中一位随行记者说道。不过,铺天盖地的反资本主义标志口号以及极力赞扬中国革命的政治内涵是他们所预料到的。
而对于当时中国对媒体的严格监控,影片中的随行记者们也透露,中美双方的重要会谈绝不允许记者在场,并且也不会及时通知美国记者关于中美领导人重要的行程,这可急坏了竞争激烈的记者们。不仅如此,中国“看管员”们的贴身监控,也不得不使他们接受“在中国人的地盘按照中国人的方式办事”。
虽然美国媒体当时在中国的采访处处碰壁,但也使得随行访华的团队意识到,在远距离的采访中,电视采访要比平面媒体遥遥领先,因为中国的一切真实图片和影像正是美国民众最迫切想要看到和了解的。在迈克·齐眼里,当时已开始被电视媒体超越的平面媒体,如今由于网络的快速发展正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当中。
对于这部用时3年制作的影片,迈克·齐希望把这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带到公众的面前,让更多的人了解尼克松访华这一历史事件的背景,并对中美两国关系的友好发展做出贡献。“这部影片对于年轻人来说也是一部特别值得观看的影片,因为我们年轻的一代也渴望接触真实的历史。”
记者:叶文婷
编辑:马玲玲 冯桂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