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8-01 10:04

92日至9日,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范东升代院长和凌学敏老师带领王鑫、林辉昊2名学生赶赴西宁,参加由《青海日报》、《西海都市报》主办的《青海行· 重走范长江之路》活动。这已经是我院师生第七次重走中国西北角

根据《中国的西北角》记载,范长江先生19351217日开始从兰州出发前往西宁,18日经马连滩村渡口,以铁索摆渡的方式渡过甘青交界处的大通河,在西岸的牛站堡留宿一夜后,翻越牛站山进入青海境内。随后在西宁从事大量采访和研究,包括采访当时的青海统治者马步芳以及计划入藏而驻在塔尔寺的九世班禅。193614日乘马离开西宁,10日向北越过俄博岭,走八十里扁都沟,最后经过一个叫做炒面庄的小村落,回到甘肃境内。长江先生在青海境内行程数千里,总计25天。

77年后,我院师生和青海日报社、西海都市报社抽调的骨干记者共同组成采访团,踏上了跨越时代的回访之旅。采访团以范长江在《中国的西北角》中留下的青海足迹为依据,寻访长江先生祁连山南之行的首尾完整路程,对沿途地区展开深入采访。

至今许多人对青海的印象还停留在偏远落后上,但是正如《西海都市报》王湘江先生说的那样:青海人对省外地区的了解大大超过省外人对青海的了解,正如现在中国人对外国的了解大大胜过外国人对中国人的了解。范东升院长感慨此次青海行完全颠覆了以前对西宁和青海的肤浅印象。西宁城里有王府井百货,位于高原地带的祁连县竟有东方小瑞士之称。这里农家乐的麻辣豆腐30元一盘,这里设有土炕的包间要300元一晚。尽管循名求实,祁连山与阿尔卑斯山两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尚有明显的差距。

77年的沧桑巨变,不仅给采访者带来意外的惊喜,也引起对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历史价值的深入思考。

我院师生寻访了西宁城的马步芳公馆旧址,参观范长江采访马步芳的会客室。一个是当年27岁秉笔直书的大公报记者,另一个是33岁嗜血成性的青海王,两人之间进行着怎样的谈话已无从知晓。尽管后来《中国的西北角》一书因对马步芳的一些不恭之词在青海遭到查禁,而范长江却成为了闻名全国的杰出记者,马步芳则最终出逃国外客死他乡,留得一世骂名。

本次采访团幸运地发现了1935年范长江进入青海前在甘肃最后留驻地 ──甘肃省永登县连城镇牛站村,这个连百度和谷歌地图都找不到的小地方却编辑出版了本村村史,还将长江先生留宿这里的情况记录其中。77年前,这个西北偏远山区的小村落居然留意到一名普通记者短暂的经过;77年后,这里的老人们仍对长江先生还有零星但清晰的记忆。

也许,只有岁月变迁的才是检验一个记者真正价值的尺度。

《西海都市报》将用88个版面报道此次“重走范长江之路”活动,我院师生的图文作品会陆续在该报上发表,《搜狐新闻》、《青海日报》、《青海新闻网》等媒体也将同步转载。这些作品最终会集结成书。http://epaper.tibet3.com/xhdsb/html/2012-09/11/node_202.htm

 

汕大新闻学院旗帜飘在海拔3685米的祁连山俄博岭垭口

 

祁连县领导在县界处给采访团献上了哈达 (林辉昊/摄)

 

凌学敏老师在祁连山脚下工作照 (林辉昊/摄)

 

在77年前范长江曾住过的甘肃永登县牛站村农家里采访 (凌学敏/摄)

 

青海湖沿湖公路上警示司机减速的标志 (林辉昊/摄)

 

《西北都市报》对此次重走西北角的报道

 

记者: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