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大新闻学院的国际化教育在全中国是独一无二的。无论是招聘外籍老师,吸取国外新闻教育的经验,为学生提供国内外实践机会,或是学院的整体教学环境,都具有国际视野。”倪青青在评价我院时如是说。
刚刚受聘为我院副院长的倪青青教授,是原《洛杉矶时报》驻华记者,哈佛大学尼曼学者。1997年在纽约《新闻日报》任职期间,她和该报的其他记者一起,因为纽约空难现场的新闻报道而获得美国新闻界最高奖项——普利策奖。这也让她成为移民美国的中国大陆人中唯一的普利策新闻报道奖得主。
幼年移居美国,从沉默寡言的女孩到普利策新闻报道奖获得者,倪青青从事记者工作已有17年,对记者行业也有自己的见解。“我不想说记者是一份职业,它是一种可以不断学习的生活方式。我不想为了赚钱整天坐在办公室里,当记者,我可以走遍全世界,接触不同的人,可以不停的学习。”倪青青深有感触地说。
她回忆应聘《洛杉矶时报》驻华记者的经历时讲到,在面试时,她讲述了自己从不会听也不会说英语的“哑巴”移民,通过努力走出唐人街,走进哥伦比亚大学的经历。最终,凭借着讲故事的能力和4年在纽约《新闻日报》的工作经验,倪青青成功击败了多名应聘者。“当一名记者,最重要就是要学会讲故事。”倪青青这样总结。
除担任副院长外,倪青青在我院还开设了《国际对华报道》的课程,当被问及为何从记者转行当教师时,这位幼时就移居美国的华人说,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自己一直“从外面看中国”,现在也想回来为中国的新闻业做贡献。同时,她也坦言,现在美国报业面临很大的困境,自己当了17年的记者,一直在寻求转型。此外,汕大新闻学院独特的国际化环境也吸引了自己。
她认为,现在是全球化时代,中国记者必将走向世界,这就要求记者除了有良好的英、汉语交流写作能力以外,还必须了解新闻业的普遍规律。像汕大新闻学院这种国际化的院校就要准备把学生培养成未来世界的引领者。
作为副院长,倪青青对增强我院的国际化优势也有一定规划。她说,以后会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为学生创造更多境外实习、学习交流以及就业机会,同时还会邀请更多国际教师及演讲者来学院教书、开讲座,扩宽学生的国际视野。
倪青青刚刚当选为美国亚裔记者协会亚洲分会副会长,她表示,今后将会代表汕大新闻学院与来自美国和亚洲的新闻人交流。她相信,有效的社交手段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还可以提升我院在中国乃至在全世界的声望。
记者:张蕾
编辑:贺晚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