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接到电话说:给你5万块钱,你不要再写下去了。”《21世纪经济报道》国际部资深编辑陆振华在2009年8月发表《东方大学城危机幕后》的调查报道后,有人以五万元试图“收买”他,要他放弃继续报道河北东方大学城的负面新闻。
陆振华不为金钱所动,再发第二篇文章,甚至还以负面的标题“廊坊市政府回应:确有夸大宣传”突出这则新闻:“由于不是正面报道,5万块钱就没有了。我不想让我的职业生涯蒙上污点,因为你收钱是在新闻圈里保不了密的。”
东方大学城自建设以来,面对资金严重短缺、债务缠身,经营举步维艰的问题,2008年被新加坡莱佛士教育集团收购。在陆振华的报道中,他引述检举人指大学城中招生的廊坊东方职业技术学院,涉嫌在申报办学时伪造师资和虚夸办学实力等等。
实习已展露才能
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国际新闻学硕士的陆振华,在2006年当实习记者时,就已揭露了被称为“总统俱乐部”的美国凯雷投资集团收购中国徐州工程机械集团幕后买家的猫腻:徐工真正的买家不是凯雷,而是国际工程机械巨头卡特彼勒。他这篇调查报道,促使政府叫停了凯雷与徐工的交易。
“做调查报道就是围绕四个问题:线索来源、记者身份、调查方法和工具及文本写作。”陆振华在我院举行的记者节系列讲座中表示。
口耳相传、网络、主动爆料和突发事件引发是报道线索最主要的四个来源。他报道徐工收购案最开始的线索来源就是口耳相传。当时他因为实习单位的老板问了一句“小陆,我听说凯雷要收购徐工,你要不要去做一下?”而开始有机会调查这个案子。
对于记者在调查过程中应隐藏还是公开自己身份的问题,陆振华直言,如果不是很有必要,在调查中不用特意表明自己记者的身份。在凯雷这个案子里面,他就是半公开半隐藏自己的记者身份。他回忆道,当时他在一栋大楼里寻找调查对象的办公室,他看见一间办公室门开着,便走进去表明自己要找某某人,希望知道他的办公室,结果那人就告诉他了。陆振华猜测,如果那人知道他是记者,也许就不会告诉他了。“所以当记者不要太老实。”陆振华笑着说。
采用工商资料调查
调查方法分为人际追踪、纸面追踪和网络追踪。他特别分享了在运用工商资料来进行公司调查的一些心得。他表示,对于一篇可靠性的调查报道来说,工商资料是极有价值的,能提供记者线索和思考方向。
由于国内一间公司从开业到撤销都要到工商局登记,所以媒体近年来在做公司的调查报道时,越来越重视工商资料的运用。陆振华在做徐工收购案时,就大量使用了工商资料。陆振华说,以前只要拿张身份证和律师签一份委托查询协议,便可以获得有关的公司资料。工商资料其实是容易看明白的,没有想象中难,法人等其他信息点都是很一目了然,所以媒体都对工商资料用得很狠。但后来引起了政府的警惕,从去年开始严格限制工商资料的获取。“现在要搜索工商资料就很难了。”陆振华说。
另外,陆振华提到,调查报道难免要引用各种资料来支撑自己的论点,但不意味着记者要在文章中交待全部的消息来源或出处。“你告诉读者结果就好了。”他认为,在一段末尾或几个段落以后注明出处,是个比较聪明的写作方式。陆振华对文本写作的看法是:清晰、准确、逻辑严密、适当的文采。“调查报道对写作可能是个更大的考验。”他说。
最后,陆振华给出席者推荐了《巨塔杀机》、《失焦》、《成长》和《光荣与梦想》等几本书。他也鼓励新闻学院的学生不要担心自己在财经报道上不如经济、金融专业的学生。他说:“只要你有兴趣,不断学习,也能写出同样专业的报道。”
记者:陈雅雯
编辑:冯桂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