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日益复杂的媒体环境,台湾无线卫星电视台将如何延续之前的长处?又将如何在竞争中找到自己独特的优势呢?12月7日晚,杨桦在新图书馆报告厅与汕大师生们分享其对台湾电视新闻的现状观察和反思。
做好电视新闻的三个关键点
拥有18年电视新闻采访写作经验的杨桦,一再地强调“画面”对电视新闻的重要性。而好的电视画面怎样才能生产出来呢?杨桦结合自身经验逐一分析了做好电视新闻的三个关键点。
首先,电视新闻记者要有“新闻的sense”,也就是说记者要对新闻事件有足够的敏感度。杨桦曾经在入住关岛希尔顿大酒店时遇到火灾,由于对事件的新闻性具有很强的敏感性,他迅速介入采访,发出了全球独家的新闻图片。同时,在多年的灾难报道和战地采访的经验中,杨桦体会到了新闻与人性之间的复杂关系。作为电视新闻记者,要比平面记者考虑更多的事情:周围环境的变化,记者人身安全,甚至是衣食住行。他说,电视新闻记者在工作上必须去协调的事情比新闻采写占更大的比重。虽然如此,杨桦还是说:“我希望自己能永远站在第一线。”
除了要有对新闻的敏感外,杨桦指出团队合作也是做电视新闻不能忽视的内容。“任何一个新闻作品都是很多人的结晶,电视绝对不是一个人可以完成的。”
而在新闻敏感与团队合作之外,现场的沟通能力也是对电视新闻记者的一种考验。杨桦把一种只是拍摄网络视频或监视器里面的电视新闻,称为“温室新闻”,他认为这样做永远不会产制出一个好新闻,因为“现场才是新闻,作为记者一定要争取到现场去。”
做有综合能力的新闻人
在这个复杂变化的媒体环境中,新闻学原来的一些标准是否还存在?在杨桦看来,冲突性、时效性、意外性等基本的标准一直都在,但是未来要面对的挑战会越来越大。因为新闻的竞争不仅来自于新闻,未来会出现更多不同形态的竞争性媒体。例如,能形象表达意义的图案、社区网站,甚至是热门的电视剧,对新闻媒体而言,都是一种挑战。
杨桦指出,未来的媒体环境就是“变成声音、影像和文字。”他以台湾电视台为例,从三个方面:新闻内容的呈现,从文字叙述到更多的以画面呈现;获取新闻的渠道,从《纽约时报》到《每日邮报》以及新闻画面版权界线的模糊,提出他对台湾电视新闻典范是否已经转移的疑问。
“但不管怎么样,回到原点,故事和人性是不变的。”杨桦指出,日益严峻的挑战对当代的新闻人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专业的新闻媒体才能提供出好的画面和好的故事。专业的电视新闻记者必须具备文字、摄影和影像的综合能力,只有具备更多能力的记者才能更容易地在新闻领域内生存。
环境新闻、灾难新闻如何做好?
在讲座中,杨桦还播放了一段他远赴马尔代夫采访气候变迁对这个国家造成
影响的新闻视频,指出气候变迁、环境新闻永远是重要的新闻。台湾无线卫星电视台将焦点转到环境新闻上,要用电视新闻画面呈现环境的变化,引起人们的关注。
在问答环节里,有同学提问杨桦会用何种新视角回访日本3·11大地震时,他介绍了自己报道灾难新闻的视角,他首先会抓住小孩、家庭和动物这三个视角,因为通人性的感人的故事决定新闻的品级。之后,仍要考虑画面的因素,而如何培养记者对画面的感觉呢?杨桦说道,有的记者对新闻画面拥有天生的敏感性,而有的则要后天训练,关键是要培养自己对生活细节的关注和感悟。
记者:黄玉玲
编辑:杨柳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