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晚,汕头大学图书馆报告厅内,伴随着节奏明快的印度音乐,六名戴着五彩披肩的女性,两名包着扎头的男生,迈着优美的舞步出现,跳起了一支印度舞蹈。合掌,晃肩,脚步配上旋律,赢得现场一片热烈的掌声。这不是文艺晚会的节目,而是“汕大新闻人印度行”分享会的开场舞;跳舞的不是专业舞者,而是汕大印度报道团的八名成员。
分享会上,报道团成员讲述了“印度行”的故事,也分享了收获的成果,以及向专业新闻人迈进的艰辛过程。
“他是一名合格的记者了”
1月23日,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倪青青教授、白净副教授带领学生雷媛、冯桂梅、黄海洋、杨柳青、曹惠仪、黎子伟,踏上了两个星期的印度采访之旅。此次印度报道团主要报道了第六届斋普尔国际文学节,这是亚太地区规模最大的文学活动,报道团还在新德里做了采访。报道团成员每天都要进行大量的采访和报道,他们也在老师的批评声中,不断学习与进步。
在分享会上,10新闻学黄海洋说,他在印度的第一篇稿件就被白老师批评,“她说我比较适合去做营销管理这一块,而不适合做记者”,“所以在印度的几天里,我一直在不断地努力”。
努力后的收获是,他的最后一篇关于空气污染问题的文章,被白老师称赞为采访团写得最好的一篇,这大大提升了他做记者的兴趣。“我相信被我骂过的学生会进步很多,他会成为一名合格的记者。”白老师笑着说道。
11新闻学黎子伟同样没有“逃”过白老师的批评。“白净老师看完我的稿件说,印度这么完美你干嘛不留在印度呢?她说我写文章很喜欢把自己的判断放在里面,并建议我寒假回去读100本书,不要像苍蝇一样忙来忙去”,他的话引起现场一阵笑声,他又补充道:“这个还是比较不伤人的话”。不过,他坦言,读书让他获得了观念上的改变,“我接下来几年应该知道怎样安排,不要当苍蝇”。
“被我骂得最多也是出稿量最高的学生。”白老师表扬黎子伟道。
报道团成员共写了50多篇稿件,刊登在报纸、杂志和网站上,拍摄了一万多张照片,发布了400多条微博,制作了7个视频。“我以这些学生为荣。”倪青青教授说。
“一个都不能少”
采访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报道团在印度也遇到了各种麻烦。
10新闻学冯桂梅说:“由于印度手机卡比较难办,所以前几天都没办法通讯,最怕的就是走丢了。”
白老师更是遭遇一段“历险记”。在搭地铁的时候,她不小心闯进了男性车厢,“刚开始车厢里人并不多,后来‘呼’地全上来是男人。”她连忙贴着一个外国老头坐下了,低着头,害怕的连头都不敢抬。到站的时候顾不上害怕,拼命地往车厢外冲。“那是我最害怕的一次”,白净拍了拍胸口。
还有一次,也是在搭地铁的时候,报道团成员拿着相机拍照,没想到引来一个扛着枪的警察,“他拉着雷媛就要关小屋子去”,白老师回忆道,“还是倪老师急中生智,连忙对警察说马上删照片,这样才‘逃过一劫’。”倪老师说,“在去印度之前,范院长对我们的要求就是:必须安全返回,‘一个都不能少’。”
“为学生们感到骄傲”
印度报道团回来后,白老师继续与媒体保持联系,并要求学生将印度之行的感受写下来,雷缓和冯桂梅用英文写了中国大学生如何看待印度的稿件,发表在香港的英文报纸网站上。倪老师还要求学生们将部分文章翻译成英文,放在“汕大新闻人印度行”网站上,体现学院的“国际化”特色。
10新闻学的杨柳青说,她在印度之行中感受到来自两方面的压力:一个是两位非常专业的老师的压力,她们每天都督促学生写稿,自己也不停地发微博;另外就是来自优秀队友们的压力,但这也是她不断进步的动力。
“做新闻:第一应该做专业记者该做的事情,对自己提出高标准,严要求。第二就是要坚持。”09新闻学雷媛在分享经验时说道。
听完印度报道团有趣的经历和丰富的收获后,新闻学院代院长范东升教授说,同学们有许多海外实习的机会,他对此表示“羡慕”。他说自己虽然当了多年记者,但还没有去过印度、缅甸、马来西亚、日本、越南、非洲这些同学们都去过的地方。他表示学院今后还会继续支持此类实践教学项目,他还打趣说,下一次“也带上我吧!”。
分享会上还播放了一个令人感动的视频,这是报道团成员利用各个采访机会精心制作的:来自不同国家的人们操着不同的语调面对镜头用中文说“汕大”,用英文说“Happy birthday Shantou University J-school”,这是印度报道团为庆祝学院成立十周年送上的一份来自印度的独特的“生日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