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8-01 10:04

在台湾,近两年半来拥有智慧型手机的网民增加了一倍,而3G网络用户成长占了手机用户的7成,而免费的wifi也无处不在,这种由咨询、通讯、传播,三结合的数字汇流已成为了民众的一种生活方式。在此环境下,台湾中央社国外新闻中心主任郭无患认为,所有媒体都必须转型为具有网络软体研发能力的科技公司,才能顺应时代的挑战。

5月31日晚,郭无患受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的邀请,向师生报告汹涌数位汇流中的台湾媒体时,以台湾最近兴起的社群媒体“LINE”作为例子,分析媒体为什么要向科技公司转型。他说,“LINE”在台湾只有两名员工,但在一年半的时间里拥有台湾1200万用户,相当于全台人口的一半。因而媒体用这样的社群网路进行推广工作,将拥有巨大的流量,然而费用将随之高涨。

不向科技公司转型将受制于人

他说,如果今天中央社想要通过社群网络推送自己的新闻,中央社必须首付30万台币才有资格开办账户,之后一年还要在广告费中扣除220至245万台币。因此,如果媒体机构没有自己研发App的能力,那么在数位汇流的时代,发展必将受制于人。

郭无患表示,行动通讯技术与装置的快速发展也带动App软体的迅速成长,这其中又以游戏、社群、数位影音的App发展最盛。

当被询及媒体机构为什么愿意付出高昂的费用把新闻放上社群网路时,郭无患解释说,在数位汇流的初期,台湾媒体认为流量会带来广告,虽然样本数太少,还没有数据印证,但是他们仍然不能不做。“因为中央社不做,那NOWnews会做、联合新闻网会做,从来不允许别人跟它谈条件的雅虎奇摩新闻也会做。”

数位汇流,媒体问题凸显

郭无患表示,虽然数位汇流使媒体向科技公司转型是必然的趋势,但是媒体转型过程中也出现一些问题。日前台湾导演李安批评“台湾电视新闻不像话”,指出媒体存在太过依赖流量、点阅数与收视率作为主要判断标准,新闻专业性被压抑等问题,对此问题,郭主任认为:“(在台湾)国际国内重大新闻很少,反而是乘客在公车上与司机争执、明星选秀节目与演唱会成为一般新闻台的重大新闻,这完全是受收视率操纵。”

面对收视率的问题以及数位汇流带来的不断变化发展,郭无患分享了中央社的对策。首先,中央社维持公共媒体特性、坚持新闻专业、服务公众利益、照顾弱势群体;其次,保持即时新闻优势,以内容为王,把“正确、迅速、平衡、翔实”的新闻原则作为理念;最后,充实数位软体设计的应用能力。

郭无患指出,数位汇流要求新闻工作者必须培养全方位的职能,记者要同时兼具文字、摄影、摄像多项技能,因为现在台湾包括《中国时报》和《天下》杂志等大部分媒体的网站,都要提供影像和文字报道,很多时候更是把影像放在头版头条。

“虽然现在需要全能记者,那是否形成自己的核心能力仍会更具优势呢?”汕大新闻学院教授、前台湾《天下》杂志总主笔杨艾俐在现场提出疑问。郭无患认同杨教授的观点,并表示文字记者不需要从现场带回“摄影大师”级别的照片,只需在二十分钟内用iPhone拍照,把文字和图片快速传回发稿就可以了。他还强调,现在媒体更愿意招聘任劳任怨、高配合度的员工,并且期待新闻记者有较高的新闻敏感度,“当一个浪头打来,你就要带着冲浪板冲过去”。

郭无患在演讲。(记者秦阳/摄)
杨艾俐老师在听郭无患的演讲。(记者秦阳/摄)

记者:税晶羽

编辑:刘嘉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