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8-01 10:04

前段时间,“陈永洲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一些评论认为,在中国当前的新闻管制下,最大的新闻道德应该是批评权力和揭露黑暗。对此,《中国青年报》社评部主任曹林分析说:“这种论调是拒绝对媒体行业的道德规范进行反思。因为我们中国有新闻管制,所以我们更容易有一种充满正义感要去干点什么的冲动。”

11月11日上午,曹林在汕头大学发表题为“正义存在于对正义感的克制中”的演讲时表示,社会上最不缺的就是正义感,最缺的是对这种正义感的克制。围绕“新闻与正义感”,他提出,新媒体时代的记者应该学会“向浮躁的社会注入静能量”。

正义与正义感

“很多时候我们鼓吹的、支持的、倡导的其实并不是正义,而仅仅是一种我们自以为是的正义感。从药家鑫到马家爵,从首都机场的爆炸案到生活中的逃课,每一个人都觉得自己是正义的。”曹林指出,从用笔说话的“笔者”到用键鼠说话的“键人”和“鼠辈”,新媒体时代人们的思考空间变得更小,更需要去克制所谓的正义感,多给自己留一点思考的空间,学会克制内心的冲动。

他举例说,上个月余姚水灾,“官员穿名鞋视察,让村支书背进家”的照片在网上传得沸沸扬扬。愤怒的网民断言这又是一起“官员欺压百姓”事件,舆论一边倒指责当事官员,“鞋没进水,脑子进水”。然而,随后的调查报道却发现,那位官员当时穿的是普通的布鞋,照片上的行为也只是他和老村支书朋友之间的玩笑,根本不存在欺压问题。曹林就此强调说:“我们所面临的社会环境中,有很多因素干扰我们做出理性的判断,有很多诱惑着我们做出非理性的判断。”他表示自己对此事一直持谨慎态度,很多人都认为有图有真相,但是其实图片信息可能是最模糊的,不能根据图片随意下判断。

曹林解说正义(张素悠/摄)

做冷媒体,传播静能量

“聋子听哑巴说瞎子看到鬼了。”曹林说,很多人看到这句话的第一反应是“有人看到鬼了”,然后就以讹传讹,忽略了重要的细节,因为“这非常符合我们的心理需求。”他认为,人们要警惕那些符合期待和想象的信息,“一事当前,先问真假”。面对一条新闻,要有自己的判断力,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注重它的信息源,不要被符合期待的新闻牵着鼻子走。

对于同行,曹林有他自己的看法:在这个浮躁的时代,要做一个冷媒体,传播静能量。媒体现在习惯把事情当做一种热点。比如灾难刚发生的时候,网上全是地震的新闻;到了后期最需要志愿者的时候,关于灾难的新闻报道却大多被撤下来了。因为媒体是把灾难也当成一个热点来报导,人们也是以新闻为节奏而不是以救灾为节奏。

雅安地震时,曹林就曾有意识地去向社会注入静能量,发表评论反对灾难的煽情描写,因为那样往往会掩盖有价值的信息。他说:“别人看了你的评论能静下来思考,这才叫成功。”

曹林呼唤社会静能量(张素悠/摄)

记者:吴颖然

摄影:张素悠

编辑:庄焕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