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8-01 10:04

11月13日,汕头大学迎来了记者节活动的又一场讲座——如何避免做出坏新闻。记者如何发出理性的声音,写出靠谱的新闻?南都调查记者王星现场支招,与汕大师生分享避免坏新闻,抓住好新闻的方法。

对付坏新闻

“记者意味着有时候能享受到虚荣,有时候会被骂,而最重要的是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谈到如何避免坏新闻时,王星首先提到的就是要坚持新闻操守,做到客观、中立。记者当然要尽可能去做好报道,但最起码不要玷污自己曾经相信的东西。当获得的消息不足或消息源不可信时,要学会运用互联网技术,避免写出坏新闻。特别对于一些离奇的事件,记者更加需要谨慎处理,因为“越惊人的新闻需要越扎实的证据”。

在讲座中,王星给出了这样一个例子:“星巴克在各国的咖啡价格排名,中国列第九位,央视只报道价格比中国低的国家,对居高位的国家只字未提。”他表示这也是坏新闻的一种,因为报道故意遮蔽部分事实,极易误导公众对整个事件的判断。他谈到:“记者的任务是给公众呈现客观的东西。作为记者,最重要的是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为此,他告诫未来新闻人:在新闻工作中,不能妥协于政府和民意的压力,要坚持原则,不唯上,不为众,只唯实。

“当记者意见与专家意见不一致时,大多数时候,专家是对的。”2012年哈尔滨阳明滩大桥发生垮塌事故,专家报告称事故原因为四辆货车严重超载,有些记者仅以常识质疑专业,写出的新闻有失偏颇。王星指出,记者对自己不了解的领域,应该谨慎调查,多方核实,听取专业人士的意见,以开放的心态去了解和调查事件。“尊重专业,保持怀疑,寻找可能,小心求证”是他赠予未来新闻人的16字格言。

王星演讲“如何避免坏新闻”(张梦卿/摄)

抓住好新闻

为了避免错过好新闻,学会寻找角度是很重要的。王星认为,在大环境不允许的情况下,找到一个能让公众普遍接受的角度能帮助新闻顺利发表。钓鱼岛事件发生之时,在不能正面反对砸车行为的大环境下,王星选择了讲述韩宠光的爱国行为,发表了《爱国青年韩宠光的特别一天》一文,从侧面宣扬理性爱国的理念,获得了当年的南都新闻奖。

突破封锁一直被认为是新闻采访调查中的难题,王星对此也有他自己的一套办法。记者遇到保安阻拦时,用上级的语气“吓唬”他,有机会顺利地进入受访区;有些时候装扮成当事人的亲属,会更容易获取到第一手的资料。他提出,突破封锁,要求记者有毅力有手段,在运用技巧的同时保持高度的自我警惕。这些方法,记者在以后的工作实践中将有所体会。

互动提问环节(张梦卿/摄)

 记者:邝颖嘉

摄影:张梦卿

编辑:庄焕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