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报有两千个员工,我们只有二十个。”林意玲在讲述独立媒体的创办时,把老东家联合报跟自己的报社作了一番对比。她认为,传统媒体有很多优势,可是在网络新闻时代却像要打退堂鼓,原因就是他们放不下身段。
12月6日下午,台湾醒报社长林意玲受邀在汕头大学图书馆报告厅演讲,分享她一手创办醒报的故事。台湾醒报五年前从网络起家,在网络上“攻城略地”,发展成“台湾仅次于官方通讯社的发稿平台”,随后才发行了纸质版。
醒报的创办之路,在林意玲看来有点像“车库创业”。最初只是有两个大学生希望跟着她实习,打暑期工贴补家用。那时候她才刚从一家报社离职,只是在家教他们写作,让他们每天写文章到报社投书,赚稿费。慢慢地,其他学生知道她在家“开课”,参加的人越来越多。“每天早上,大家从各地各方跑到我们家,我们家客厅像个网吧一样。”
之后,林意玲和学生干脆在网上开了个博客,起名为“台湾醒报”。从早上七点钟到十点钟,每天固定发稿。就这样,在完全没有想要办报的情况下,林意玲带着几个同学就在自家客厅做起了数字报纸。因为请不起记者,每个人都必须身兼多职,把一篇新闻同时做出文稿、广播、视频等不同的形式。这也成就了醒报“数位汇流”、“五媒合一”的新媒体特点。
醒报最初从网络起家。她解释说,网络新闻最大的优势就是入门易、成本低,但是网络新闻的这种特点也导致了它的良莠不齐,容易陷入眼球争夺战,可信度受到质疑。她自己调侃说,Yahoo、Google 把醒报的新闻放在首页,不完全是因为文章写得好,主要是标题够吸引眼球。“你没有一个好的标题,谁要点你的文章呢?
当然,醒报不止只有“好的标题”。林意玲希望醒报的报纸不同于其他媒体,能带给人鼓舞。为什么这份客厅报纸会叫“台湾醒报”呢?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她觉得“台湾的报业生态太差了”。她强调,新闻是需要解决之道的。一篇报道写了一大堆现象,但是没有解决之道,“大家都恨不得去撞墙好了”。
林意玲把醒报的目标定位于影响力,而不在营利。“当然有影响力就会有利润,但是我们的目标不是钱。”她希望醒报能通过设定议题,潜移默化地影响社会。比方说,当其他记者都在追问明星的八卦绯闻时,醒报关注的却是艺人的新专辑。
“我们要鼓励政府,鼓励老百姓,鼓励学生,鼓励失业者。办一个媒体,成为这个社会的啦啦队,让这个社会因为有你在而变得更好,成为社会上的一股正面力量。”林意玲对自己的办报理想毫不掩饰。
记者:庄焕武
编辑:张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