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北大哲学系教授吴飞在汕大作了题为《现代中国的丧礼》的演讲。他分析了当代丧礼改革带来的种种问题,以及丧葬改革与传统丧礼的关系。
吴飞表示,中国现代葬礼的最大问题,就是国葬与民间丧礼的脱节。在古代,天子与庶民无异,各阶层葬礼的形式都一样。但自民国开始,国家推行新式葬礼,包括采用追悼会、火葬等形式,而多数民众仍坚守传统祭拜方式,由此引发了许多官民间的冲突。
吴飞对政府推行火葬代替土葬的改革持反对意见。“该改革的两大目的,一个是节省土地,一个是打击封建迷信,没有一个是能做到的,反而带来很多负面问题”。
他说,新中国要求实行火葬后,大多数人将先人的骨灰盒放进大棺材,然后修建大理石坟头。原本为了节省土地而推行的火葬政策,最后变成了为火葬而火葬。“这种改革是没什么意义的,增加了成本,增加了人民对国家的不理解。”
对于打击封建迷信的效果,他认为传统丧礼的基本指导精神并不是迷信的。“祭神如神在,事死如事生”,从这理念可以看出,人们并不认为逝者真的以某种方式还存在,而是在举办仪式时,把逝者仍视为活着看待。“这不是出于理论的承认,而是出于人情的不忍。”他表示,这一理念能将不同宗教的丧葬传统包容于一个框架内,为处理各宗教之间的冲突提供了机会,而打着“打击封建迷信”的幌子,推行新殡葬政策,其实是试图扼杀这一机会。
他表示,殡葬改革将传统灵堂改成追悼会的形式,但这一改变不能真正地得到民众的接受。“即使是在城市里,人们也没有真正把它当做对死者礼敬安抚的方式。”同时,他也认为殡葬工作人员也随之污名化。在传统灵堂葬礼,主持丧礼的老者非常受人敬仰。但目前中国城市殡仪馆和公墓里的从业人员,却非常不受大众喜欢。
针对当下争抢公墓的情况,吴飞说,“如果是用土坟的话根本不会有这样的问题。”他表示,中国人讲究“五服”,不需要祭拜高祖以上的祖先。先人的土坟会慢慢风化掉,不需要人为地铲平。“这本来就是最环保的模式,为什么要把它变成大理石的呢?”
最后,他认为政府一直想彻底改变中国的传统丧葬习俗,这整个改革的思路是错误的,蛮横地破坏了中国的民间文化。
“丧葬被当做了处理尸体的事情,像处理垃圾一样,彻底丧失了它的文化意义。”
该讲座由文学院基督教研究中心和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共同举办,是2014年度CCS“全人生命教育”公开讲座系列的第二场。
讲座后,来自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吴小兰表示,讲座让她了解到,原来取代了土葬的火葬,其实不一定更为环保。
来自新闻学专业的杨韵仪则有不同的看法,认为我们不必尽信演讲者的观点,但可以通过演讲者提出的问题去思考,试着回答他的问题。
记者:李炜堃
编辑:钟嘉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