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这个标题之前,我还特意再查了一下“游击队”这个词的含义,根据权威的《新华字典》,“游击队”指的是“在敌统治区、敌占领区、接敌区,以分散、流动、袭击的作战方法打击敌人的一种非正规的武装组织。”将香港书展比作“敌统治区”显然词不达意,但是“分散、流动、袭击”却非常符合我们的真实情况。当16名师生遇见第25届香港书展,会碰擦出什么样的精彩故事呢?且由我这个标题党给您慢慢道来。
书海人海两茫茫
早在来香港书展之前,白老师以及上一届的同学就已数次温馨提醒,让我们对书展阵势做好心理准备。但耳闻终究不如目睹,开幕首日,当我踏进了举办书展的香港会议展览中心的大门时,我那股要“征服书展”的嘚瑟之心彻底消失殆尽了。香港书展,彻底把我征服了。游客达历年之冠自然不必说,更为惊奇的是,所到之处,游客秩序井然,并无推搡吵闹之状!好奇的我就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忍不住到处狂拍,等到拍完,一瞅,老师和小伙伴早就不见了踪影!这并不是夸张之言,尽管秩序良好,但是汹涌的人潮还是能瞬间把你和同伴淹没。所幸的是,主办方考虑周全,在入口处办了一个“失散人士集合处”,提醒走丢的人士自动自觉到这里等待同伴。而对于身负采访任务的我们而言,书展的新闻中心就成了我们独特的“失散人士集合处”。
首先,我来介绍一下我们一天在书展里的流程:早上我们在书展新闻中心集合领取采访证(采访证必须一天一换,进出扫描上边的条形码),接着按照之前分配的讲座安排,分头各赴“战场”,每个人平均一天下来会有两到三场讲座,分开了的小伙伴唯有午餐与写稿时间才能在新闻中心碰头,其他时间再无偶遇的可能,所以称新闻中心为我们的“失散人士集合处”并不为过。前文也提到我们是游击队,游击队分散、流动,没时间吃饭是常事,往往扒两口便当,我们便得冲出去突然袭击。例如抓上几位游客询问参加书展的感想,又或者与偶遇的作家名人聊上几句,再不然就是在书展里面溜达寻找可写的素材。
前两天我几乎都在书展讲座与新闻中心两点一线跑,都没有正式踏入书展的内部瞅一瞅。等到第三天我去采访书展的日本馆时,已经习惯了人海的我,又在书海的攻势下沦陷了。书展里到处都是新奇有趣的书,而优惠的折扣更是让我颇心动。真是“好书渐欲迷人眼”!可惜的是自己有任务在身,加之荷包空空,只能望书兴叹。
简而言之,书展的秩序、人性化设计以及海量的书籍选择,都给我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这让我都忍不住想学灰太狼说一句:“我一定会回来的!”
也看“明星热”
这次书展,我接触的讲座比较多,对于明星作家与媒体的一些现象尚有一些发言权。首先想讲的是某些香港媒体,在新闻中心的时候,我身边有两位X果日报的记者,一直在谈着书展的嫩模与版面的事情,我偷瞄了几眼照片,尺度之大只能说三个字,“你懂的”。而在我与同学去的一些讲座中,除了几家真的很火的名人讲座(如严歌苓与白先勇),其他讲座上香港记者寥寥可数。然而陈坤的到来,却吸引了不少香港记者前往,询问陈坤对周迅结婚的感想,是否会给周迅送自己的新书等等,让我不禁想发问,究竟这是书展,还是明星报道会?在娱乐化的当下,为吸引眼球而追星看似无可非议,但对于这些“无可非议”,我想我还是会保留一些批评意见。
接着再谈的就是名人与明星了,说实话,我自己也小小做了一把“追星族”,找严歌苓签名,与蒋方舟合影,与喜爱的作家面对面让我心跳不已。所以说,书展不仅是买书的盛宴,也是书迷的狂欢。但是除了一些作家以外,明星也带着新书在书展上火了一把。陈坤、苏永康、温碧霞……可谓是星光熠熠。其中当头的便是陈坤,他带着恐怖新作《鬼水瓶录》与粉丝见面,一出场便让众多女粉丝意乱神迷,大喊:“坤哥好帅。”在媒体专访的时候,我还特意走到了坤哥的身边观察了一番,坤哥脸挺小的,发型挺整齐的,除此之外,他看起来就和常人别无二样。至于《鬼水瓶录》,冒着被女粉丝追打的危险,我得说,我实在无法欣赏陈坤文字里的“恐怖美”,每个故事虽然都短小,但是“精悍”却没了。若不是印上了“陈坤”这滚烫热辣的二字,又有多少人会舍得掏出98港币去买上一本呢?更神奇的是,在分享会上,主持人还特意补充了一句:“签名的时候请不要和陈坤有肢体接触,以免别的女粉丝做出激动的行为。”相比于严歌苓顶着疲惫热心与残疾粉丝合影、签名的行为,哪怕这是由他人代言,陈坤未必也太过小气些了吧?对于这事情,坤哥倒是挺看得开的,“反正我也只能骗你们一把,不喜欢的大不了下次不买了。”
不知道,被骗了一把的读者们作何感想?是心甘情愿,亦或是悔不当初?
“吃的是草,挤的是稿子”
相对于书展采访而言,“稿子”才是我们游击队真正的敌人。每晚奋战到两三点,都已不新鲜。大家都十分勤奋,每人一天至少能产出两篇稿子,更有高产如李颖(男),一天三四篇不在话下,以至于大家都在开玩笑“吃的是草,挤的是稿子。”有一同学则严肃回应:“香港都很少蔬菜,哪里来的草?”让大家哭笑不得。说这些,并不是想渲染我们条件的辛苦与工作的劳累。相反,这当中却有不少的快乐,尤其是当看到自己的稿子得到认可,被媒体转载刊登的时候,心中充满了自豪与满足。这一切一切的成就,更要归功于我们可亲可爱的白净老师。她一直居于幕后,带着我们辛苦奔波,深夜还在为我们改稿子,鼓励着大家。若没有白老师的鼓励与陪伴,也就没有我们现在的发稿量。在这里,要衷心同白老师说上一句:谢谢您!
当我们穿着院服在书展里奔波、穿着院服一起合影的时候,我时常萌发出一种荣誉感。这绝不是矫情,而是一种由心而发的认同感。感谢汕头大学,感谢新闻学院给我们这样锻炼的机会,感谢学院老师默默的鼓励与支持,让稍显青涩与幼稚的我们得以“勇闯”香港书展,得以报道香港书展,得以书写自己心中的那个香港。汕头大学,因你而特别!
文/张芳菲 编辑/白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