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郑永槟、方澄)11月19日上午,我院谢琳副教授新作《对话公元——中国感光工业巨星远去的背影》在汕头龙湖宾馆举行首发式暨座谈会。
公元厂是中国感光工业的摇篮。1949年,“中国感光工业之父”林希之在位于汕头市德兴路86号简陋的化学实验室里研制出中国第一张原始性氯素相纸。1952年10月,我国第一张符合使用要求的黑白相纸诞生。林希之与伙伴给实验室和相纸取名“公元”,从此开创了感光工业新纪元。1953年4月1日,中国第一家感光材料生产厂汕头公元摄影化学厂成立,并以公元为产品商标。1958年,公元黑白胶卷(胶片)投产。公元厂发展、兴衰的历史,体现了中国感光材料的发展史,更从另一个角度展示了中国摄影的历史。
《对话公元——中国感光工业巨星远去的背影》一书以口述历史的方式,真实还原公元厂从发展到兴盛,以及衰落的发展历程。该书收集了三百多张原始图片,多位公元受访者的叙述记录。谢琳介绍道,公元厂几乎没有保存完整的文字和音像历史资料,而公元厂创始人林希之的同事、徒弟、同辈亲人、公元厂的历届领导以及公元的元老级的见证人,大部分都已经80至90岁高龄。为此,谢琳萌生了梳理整合公元厂历史进程,不再让中国摄影感光史失忆的想法。公元厂的历史跨越半个世纪,给摄影人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她希望通过这本书,重现公元历史,为公元人在历史上记下一笔。
谢琳在首发式上说,在上个世纪,喜欢摄影的人,无论男女老少都知道“公元”。她从学习摄影那天起,就一直关注这个中国感光行业老大的发展进程。谢琳说,出版历史方面的书籍既是一种雅事,也是一件难事。因为曲高和寡,难以成为畅销书。在汕头潮南区党委宣传部和广东雅丽洁公司的支持下,这本书才得以面世。
中国摄影史学家陈申说,这本书收集了丰富的史料,难能可贵。
中国摄影教育家钱元凯教授说,公元厂的发展教训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而感光材料鲜有著作,这本书填补了中国摄影史上有关企业史的空白,并对中国近现代摄影的编撰树立了榜样。
汕头市潮南区宣传部部长黄丽凤表示,这次活动让我们对公元厂和中国感光工业加深了认识,唤起了我们对公元的记忆和敬意。
《对话公元——中国感光工业巨星远去的背影》的出版,引起了老一辈公元人和摄影界人士对公元的回忆,当天,摄影界人士、公元员工和公元家属等150多人参与了首发式暨座谈会。
汕头市政协副主席、市文联主席谢铿,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摄影家协会主席李伟坤,中国摄影史学家、艺术史学家陈申教授,国家照相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数码影像专家、摄影教育家钱元凯教授,汕头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李逸夫,潮南区宣传部部长黄丽凤,潮汕文化研究中心副理事长陈荆淮及历任公元厂领导、员工和摄影界等人士参加了活动。座谈会还邀请到公元厂创始人林希之的儿子林传真等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