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8-01 10:04

 

(文/丘媚)“当网友都乐于KUSO(恶搞),甚至把下流加以传播,媒体和记者为了生存会怎么做?”12月5日晚,台湾东华大学社会系副教授吕杰华博士莅临汕大图书馆报告厅,向师生抛出一个个疑问,引发大家对媒介素养教育的思考。

凌学敏摄
吕杰华演讲中。(摄/凌学敏)

传媒正在影响我们

“有谁看过《大闹天宫》、《爸爸去哪儿》这些贺岁档电影?”许多同学举起了手。

你在看什么节目?你跟同学聊什么话题?你相信影评或别人推荐吗?抛出一连串问题后,吕杰华指出:“媒体中处处可见商业广告,这些商业消费的结构好像引诱着你我。”他表示,传播内容影响着人们外出旅游、与人聊天、娱乐休闲等生活方式,但许多人对此后知后觉。人们很容易被传播内容牵着鼻子走,阅听者往往不了解媒体商业的本质,把媒体信息既当娱乐又当真,把其当作知识经济的一环,缺乏怀疑精神。

当恶搞成为潮流

本来是国民党台北市长候选人连胜文跟妻子琴瑟和鸣的照片,却被网友恶搞为日本AV封面;一张海报上的女候选人端庄优雅,但下一秒她就被恶搞成身穿暴露内衣的性感女郎。KUSO一词,在日文中原本是“可恶”的意思,在台湾网络上延伸出“恶搞”之意。

网络时代,KUSO愈发成为网民吸引眼球的法宝,有时他们甚至乐于传播下流内容。当KUSO成为潮流,媒体亦会受其影响。“老板要你加上这样的内容来吸引读者,为了生存,你加不加?你得活啊!”吕杰华指出,在网络时代,人人都可以传播讯息,但是人们却恣意妄为,以讹传讹,欠缺传播伦理。更可怕的是,记者和媒体为了生存也可能如法炮制,甚至更乐于KUSO,更乐于传播下流,并且理直气壮,问心无愧。

吕杰华播出一段网友剪辑的连胜文竞选市长宣传片恶搞版,笑称:“我读书时学了剪辑,当时觉得自己剪辑得超专业的,但现在看看有谁不会剪?”他认为在网络时代,技术和工具已经不是传播教育、媒介素养教育的核心应该是所有人对媒体讯息的慎思明辨。

我们需要怎样的媒介素养教育

“尽情黑特,无论是学校或同学,有不爽就说出来!”这句标语出现在台湾的社交媒体HATE上。兼管学生工作的吕杰华提出,HATE成为学生宣泄不满的平台,这并不利于他们对议题慎思明辨。同样是在批判社会某些不合理的现象和问题,《大公报》张季鸾始终秉持报恩主义办报,由此可以看出慎思明辨的重要性。

吕杰华指出以前媒体从业者被教导要遵守道德、伦理等,但当KUSO成风时,为了生存,这些教导被抛诸脑后。始作俑者正是全体社会大众。根据数据显示,8至20岁的台湾青少年每天有四分之一时间浸泡在电视、网络等媒体中,被称为“Generation M”(媒体世代)。在这个全民皆媒体的时代,媒介素养教育已不仅仅是传媒专业者的必修课,而是全体公民必不可少的公共课。

对社会大众而言,传播与教育承担着建立理性思辨的社会重任,吕杰华希望通过媒介素养教育使大众对媒体内容慎思明辨,更多人支持媒体做“对”的事情。“当大家看到连胜文的照片被KUSO为A片封面时,没有人会去传播,那发起人就会觉得无趣,就不会这样做了。”

这样的教育对新闻工作者同样重要。吕杰华认为新闻工作者应秉持不党、不私、不卖、不盲的理念,公正客观地报道事实,使媒体达成守望环境、决策、教育、娱乐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