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晓臻 罗卓婷 佘玩玲)为了更好地帮助在校学生成长,增强职业规划能力,新闻学院于2015年4月13日至15日邀请一批优秀校友返校,举办三场校友经验分享会。校友与师弟师妹们分享他们的学习、求职、工作以及海外进修经历。
扩大知识面 在不断磨合中找到兴趣
曾在多家媒体工作过,现任《不§艺术》杂志执行主编曹飞跃强调,作为新闻人,在大学期间必须广泛涉猎各方面知识,争取做到和每个领域的人都能聊上至少五分钟。新闻行业的竞争力很大,只要脑子好,逻辑思维能力强就能做新闻。面对激烈的竞争,《南方能源观察》记者刘拉雅建议同学们努力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她说,比别人笨就要比他们更努力。
很多学生谈到对未来感到迷茫,彭博新闻社新闻助理苏冬霞说,如果对未来不确定,就先找一份感兴趣的工作做着,慢慢地就能在工作中发现自己真正喜欢的是什么。刘拉雅说,适合的话就继续做,不适合的话就分开,就像谈恋爱一样。在不断磨合的过程中总会发现自己最想做的是什么。
写稿永远都是最基本的技术
“要去传统媒体工作,这样才能得到正规训练,写稿永远都是最基本的技术。”现任厦门《海西晨报》记者鲁礼义在校友分享会上谈到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工作的区别时说。
鲁礼义说,真正的新闻应该从传统媒体做起。只有在传统媒体高强度的正规训练中,才能锻炼人。网络媒体做新闻主要是转载、改编和换标题,大部分复制粘贴就可以,记者个人的采写能力锻炼很少。而在报社,你需要很努力地去找选题,完成采访,磨练写作技巧,这样才能把基本功打牢。当过记者的编辑和没当过记者的编辑有明显的区别,做新闻应该从传统媒体的第一线学起。
《佛山日报》记者韦文毅认为,做新闻要训练才会有成长。韦文毅分享他在人民网实习的经历时说,网络新闻主要是用外稿,内容不是原创的东西,也不需要采访,什么人都能做,不像在传统媒体上从采到写都是自己原创的。相对于网络媒体,传统的媒体更能锻炼人。
韦文毅认为,从最基本的新闻采写做起,能够在短时间内让自己成长。他建议同学们实习和工作可以选择从日报做起,在高强度的工作中训练找选题和采写的基本能力,然后再选择工作强度没那么大的周刊,开始写深一点的文章。
鲁礼义和韦文毅都认为新闻归根到底还是写作最重要,无论媒体的平台如何变化,新闻的采和写都是永存的。他们建议同学们在大学要多练习写稿,参加学校有关新闻写作组织,多到外面采访,训练人际交往能力和搜集线索的能力。同时增加阅读量,提高对文字的把控能力,多修不同学院的课程。
针对现场同学提问有关担忧实习的问题,鲁礼义说,记者本身就是打扰人的职业,实习一定要胆子大脸皮厚多提问,不要怕自己的稿子写得差,要不断练习写稿。如果人家看到你是认真的,就会给你机会,实习生最最忌讳的是应付了事。
把采访对象当资源 而不是过客
刘拉雅强调采访写作时要为受访者考虑。由于她所在的媒体是一份行业杂志,专业性质极强,考虑受访者的心态、和受访者搞好关系,对后期写稿有很大帮助。
“一定要把采访对象当资源,不要把他当过客。”刘拉雅这样理解她跟采访对象之间的关系。她提醒同学,在完成写稿任务后,要思考如何维护好和采访对象的关系。完成一篇稿件只是短期的成果,建立好自己的关系网才能为以后的采访工作带来便利。
刘拉雅认为,采访前期做好准备工作也很重要:“你要表现出自己对这个话题已经做了很足够的功课。”刘拉雅曾在3个月内完成了32个高端访谈,成就的背后,是她事先仔细钻研所要采访的领域和采访对象。
韦文毅在人民网做了半年的媒体分析工作后,觉得这份工作不是他所喜欢的类型。后来,他选择到《佛山日报》当记者。韦文毅感受最深的,是采访对象的重要性。对于给师弟师妹的建议,韦文毅觉得阅读特别重要。多读书多看报、多读写得好的深度报道,不断充实自己,这样在采访的时候心里才能有底,才不会胆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