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8-01 10:04

(文/任禾音) 会说中文的马利德(Richard McGregor)曾分别担任过伦敦《金融时报》驻北京和华盛顿的记者, 在他眼里,中国和美国的媒体有哪些不同?2015年5月17日晚,他在汕大图书馆报告厅与师生分享了他的感受。

在中国记者更容易实现突破

马利德认为,中美两个超级大国是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中美两国的新闻媒体生态也很不一样。这位出生在澳洲,在中国工作长达10年之久的资深记者坦率地说,作为一名外国记者,想了解中国很困难,语言当然是一个问题,但还不是最重要的问题,最重要的是中国的制度不让他们知道太多,例如政府发言人很少发言,报道经济相对容易,但报道政治就比较困难了。

美国的媒体生态就比中国的好吗?马利德说,他初到美国时,对美国媒体的喧闹感到很意外。美国媒体的确提供更加丰富的信息,但也有更多的噪音。选举政治下,党派纷争严重,左翼、右翼、自由派势力都有各自的有线电视台,很多时候,这些媒体不是在报道新闻事件,而是想尽办法攻击对方。马利德认为,“美国媒体过度报道政治”。

马利德说,当下的中国比美国更像“记者的天堂”,在中国,记者若能挖到猛料,对社会的影响巨大;而在美国,记者很难有这样的“猛料”,即便有,也会十个记者同时报道。马利德认为,记者在中国可以探索的空间还很大。

DSCF3634
Richard McGregor在汕大 (摄/白净)

中国的胡舒立VS美国的鲍勃·伍德沃德

马利德比较了中美两国两位著名记者:分别是中国的胡舒立和美国的鲍勃·伍德沃德。鲍勃·伍德沃德因报道水门事件让美国总统下台,引起了美国政界和新闻界的大震荡,也被华盛顿的政治记者争相模仿。

马利德认为,创办《财经》和《财新》的胡舒立是中国记者的楷模。她不但是一名优秀的记者,还有敏锐的政治触觉。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她开始崭露头角,报道改革开放,建立了强大的关系网。她的杂志和记者团队,致力于报道经济和反腐,同时实现了商业上的成功。

马利德开玩笑说,中国记者不用担心像他这样的外国驻华记者来抢饭碗。他觉得,中国记者在报道中国的问题上更有优势,语言自不必说,他们更有“第六感”,更了解中国的问题,所以更容易预测到可能发生什么事。

有志当记者的学生们的忠告

听讲座的除了汕大学生,也有数十位来自海外的交换生和外籍教师,大家提问踊跃,在讲座最后,新闻学院副院长白净老师请马利德为有志做记者的同学提一些建议,他不好意思地笑着说:“不要像我一样,大学时光都浪费在玩摇滚上了。”马利德说,他虽然没有读过新闻学院,但在大学期间曾为校报写稿,后来成了记者。

要不要当记者?当记者到底好不好?马利德认为,要做记者,一定要对新闻有强烈的渴望和兴趣;同时也要很坚强,这个职业收入不高,会遇到很多困难。不过当记者也有好处,就是别人掏钱让你环游世界。

附:Richard McGregor,2015年美国华盛顿威尔逊中心公共政策研究员,曾担任《金融时报》华盛顿分社社长与北京分社社长,并有多家知名媒体从业经历。他获得了亚洲出版业协会2008年度卓越评论奖、卓越专题特写奖及亚洲出版业协会2010年度卓越突发性新闻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