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8-01 10:04

今年暑假,汕大新闻学院12名学生在台湾中央社、中天电视台、旺报、NOWnews新闻网等媒体实习,在他们眼里,台湾媒体是怎样一道风景?台湾媒体人,又有着怎样的风格?

 

台湾记者的“二野”

“记者要有二‘野’,‘在野’和‘野性’。”来台湾《旺报》两岸要闻组实习的一个月,《旺报》两岸要闻组宋秉忠组长不断向我强调这句话。

在台湾,餐馆电视无时无刻不在播放新闻,人们对新闻需求高,尤其时政社会新闻。在这里,人们对政治有一种狂热和责任感,大街小巷的人们每天都议论政治。因此政治新闻成为台媒重要的一部分。台媒大多带政治立场,分蓝绿阵营,不同战队,新闻报道的角度和切入点难免有偏颇。

尽管受政治立场、经济效益束缚,但台湾的记者却极尽所能冲破枷锁,寻找新闻自由的空间。

 

束缚中寻求狂野

“台湾媒体奋斗了这么多年,就是为自由。记者应该有自己的想法,有野性,不要受任何拘束。而‘在野’,是要求记者不受政党左右,只陈述事实,报道时保持公正中立。”宋组长说。

天津爆炸案发生时,虽远在台北,但宋组长马上动员大家写报道:“爆炸的最新进展是什么?爆炸死了多少人?离爆炸点最近的小区是哪个?是否违规?想办法弄清楚!”宋组长还让我们几个实习生利用陆生的身份便利,动用各自的渠道,包括微博微信、天津的同学、在天津一线采访的师兄师姐等,挖掘现场信息,将零散的信息整合出可靠的采访报道。整个组都沸腾了,一有最新进展,大家都在讨论。那一天,第一次感受到台北离天津这么近。

在两岸要闻组,每天都能感受到冲破束缚的热情。就像宋组长第一天告诉我:“做政治,就是要极大的热情,甚至热血!”跑外交部的张郁琦记者说:“虽然我们以编译为主,多是综合报道,但我还是努力采访,争取发出‘台北报道’。”

记者在两岸创富论坛上围堵洪秀柱采访。 黄晴/摄
记者在两岸创富论坛上围堵洪秀柱采访。 黄晴/摄

 

不得不三头六臂

除却热情,在台湾当记者,没有三头六臂是不行的,至少政治记者的英语、摄影、财经、政治、军事样样要通。

比方国民党副主席、2016“总统”参选人之一的洪秀柱及其智库,为竞选提出新财政政策,内容有关股市、证交税及证所税的现状及政策改变。要完成此新闻稿,至少要了解旧政策、洪秀柱及其智库提出的新政策、对手蔡英文的相关政策、二者之间的区别等。在场不少记者表示听得一头雾水。但对一些知识经验丰富的记者来说,政治财经频道的切换,是分分钟的事。

洪秀柱在记者会上阐述关于改革证所税的政见。 黄晴/摄
洪秀柱在记者会上阐述关于改革证所税的政见。 黄晴/摄

 

除财经知识,记者英语也要好。台湾“外交部”活动,主持人大多讲英文,无同步翻译。8月25日举行的“2015台美日三边安全对话研讨会”,演讲者全程英文,包括台湾领导人马英九致辞。如果听不懂,那就悲哀了。

台美日三边安全对话研讨会现场。 黄晴/摄
台美日三边安全对话研讨会现场。 黄晴/摄

 

总统马英九在三边研讨会现场致辞。 黄晴/摄
总统马英九在三边研讨会现场致辞。 黄晴/摄

 

做记者,不单要听懂会议内容,还要善于抓取搏人眼球的新闻点。在台湾,新闻搏眼球非常重要。政治新闻亦是如此。会议上马英九致辞很长,但记者却只抓取马英九脱稿批蔡英文。这和会议无关,却是第二天报纸头条。

我感到不解时,记者告诉我,马英九脱稿批蔡,说明他对蔡英文及民进党有一定看法,想表达,才会选择脱稿全英陈述。作为现任总统,他这番言论具有一定的立场和代表性。相比会议其他内容,这段更重要,也更受大家关注。竞选,和大众息息相关。

当一个记者不容易,特别是跑政治新闻。一场活动信息点繁多,除记录内容,筛选信息,抓取新闻点,记者还要兼顾拍照,写稿同时想好配图,甚至有时活动结束,即时新闻就得发出来。

在台湾当记者,真是不得不狂野而又三头六臂啊!

汕大《旺报》实习生 黄晴

旺旺中时媒体集团

《旺报》创刊于2009 年8 月11 日。作为台湾第一份专门报道大陆与两岸信息的报纸,《旺报》从诞生之日起就面临争议。

有人认为这份报纸市场潜力巨大,因为随着两岸互动密切,台湾民众对大陆的了解和兴趣也渐趋增长,这些改变从台湾媒体普遍增多两岸新闻的报道可窥见一斑,再加上没有其他专报大陆新闻的报纸,所以《旺报》没有竞争者。

但也有人认为《旺报》自身的背景很容易被认为是红报或具有偏向性。台湾大学政治系教授王业立在《旺报》创立初接受采访时表示,《旺报》以报道大陆财经议题为主,与旺旺中时媒体集团董事长蔡衍明本身在大陆经商有关系,蔡衍明能在台湾媒体有一席之地,到大陆说话也有分量。但报纸聚焦两岸关系,加上蔡衍明的特殊身份,长时间易引发一些党派抨击,指该报为统派媒体或北京传声筒。长此以往,可能会影响《旺报》销量。

洪秀柱在两岸和平创富论坛上致词。 黄晴/摄
洪秀柱在两岸和平创富论坛上致词。 黄晴/摄

 

对此,《旺报》社长室主任庆正表示,7-11、全家、ok、莱尔富四大连锁便利店均有在售《旺报》,火车站等人流密集之地的便利店每日列架10至20份,而人流量较少的便利店则为0至2份。从整体看,全台有近1万家店,若每间便利店平均2-3份,每日在便利店零售这一块就有近3万份报纸在售,加上酒店、机场、旅行社、金融机构、社团、政府单位、赠阅、订阅,“我负责任地说,《旺报》每日印量在15万左右,以印报实数,在台湾报纸堪称前五名,且每天寄赠大陆和订阅户达1500至2500份,在两岸媒体,殊为不易。”

为什么部分7-11便利店难觅《旺报》踪影?庆正解释,这取决于销售模式。从发行实效角度出发,对一个月的销售额为零的便利店,旺旺中时媒体集团可能会撤架,转而把剩余报纸放到热销的便利店。因此,看起来《旺报》普及便利店数量下降,但报纸的零售量却增加。“目前台湾媒体,付费及订报维持上升的,就是《旺报》”,庆正说。

新增的读者中,庆正称企业订阅户占比较大。这样的趋势无疑与《旺报》的读者定位相吻合。从创报之日起,《旺报》的读者定位就很清楚:与大陆有经济利益关系的企业集团、台商、台干与家属亲戚;即将到大陆求学的学生,或到大陆任教的老师;立志在大陆谋职的工薪族;想到大陆旅游的人等。这部分人的比例,随着两岸关系的发展而不断上升。

8月19日,海基会为即将到大陆读本科或研究生的台生举办了第8届大陆台生研习活动,报名参加的学生和家长逾120名,多为北上广高校新生。其中一名即将到北大读书的台湾学生认真翻阅一本《旺报》旗下的刊物,内容主要是介绍大陆近况和大学生活等,他表示《旺报》关于大陆的新闻和相关资料种类最丰富、介绍最齐全,看了之后收获颇丰,对即将踏入的新环境,以及两岸不同的大学校园生活有了基本了解。

台湾海基会主办的2015年第八届大陆台生研习活动。 刘舒婷/摄
台湾海基会主办的2015年第八届大陆台生研习活动。 刘舒婷/摄

 

 汕大《旺报》实习生  刘舒婷

台媒与陆媒的新闻差异

同样是电视新闻媒体,但是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政治氛围不同,制作的新闻风格也有所不同。

首先,在选题上,台湾较之大陆范围更广、题材更新奇。比如,网络上有一说法,如果某地当年流行长裙,经济一定不景气。于是,中天记者以“俄罗斯的肉饼经济”作为铺垫,引入“裙子经济”的说法。通过采访服装店家,了解今年台湾裙子销售情况和流行趋势;采访相关经济人员,介绍台湾今年的经济情况并预测未来的发展。台湾媒体善于在有点枯燥的话题里,加上有趣的元素,使新闻更具吸引力。

其次,每条新闻的解说词由该片的文字记者录制。于是,一期新闻节目便有不同的解说者的声音。记者录制解说词少了说话时的慵懒,多了几分激昂和情感,给人精神饱满之感。而解说词的主观成分较多,描述性语言运用频繁。在新闻的开头,记者经常使用描述性语言,抓住新闻的有趣点进行一番描述,之后再进入新闻重点。这种方式虽能引起他人的兴趣和关注,但是记者的个人意识过于强烈,往往会影响一条新闻片的客观性,影响他人对于新闻的思考。

再者,画面十分有吸引力,尤其是天气预报的主播。每每要刮台风,总有美女穿着裙子,露出白皙长腿,在屏幕里详细讲解台风的动向,获取信息之余,也满足了视觉的观感。同时,天气预报往往插播在新闻里,并不会单独成一个节目。

最后,台媒在虚拟演播厅的技术使用方面更为成熟。新闻主播的背景基本都是运用3D软件制作出来的,由视觉创意中心完成,主播仅仅站在绿屏前面播报。背景丰富有趣,易于变化,对观众造成视觉冲击。可是,有时一个画面里信息的堆积过于庞大,又有左和下两处滚动新闻,让观众在看新闻时有点发晕,不知道将眼睛对焦在何处好。

我喜欢陆媒做新闻的方法,将一事件真相客观地呈现给观众,让观众自行思考事件的对错;喜欢台媒虚拟演播室的运用,极大程度减少演播厅的空间,充分运用资源,使电视画面生动有趣,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正在采访中的台湾新闻记者。 蔡达思/摄
正在采访中的台湾新闻记者。 蔡达思/摄

 

文字记者除了负责外出采访之外,还需书写文字稿和录制解说词。而且,随时有可能出镜,因此他们会化淡妆上班。

台风袭击时的电视新闻画面。
台风袭击时的电视新闻画面。

一有重要的事件,比如台风袭击,就常有这样的画面出现。但其实主播播报的是另一条新闻,蓝色字幕条显示的内容才是主播正在播报的新闻。主播头像下方的CG字幕条均是有关台风的消息,协助观众理解画面图片。同时,画面图片往往是动态的,会清楚显示整个台风近期的动向,每一天都进行更新。

台湾电视节目中的主播。
台湾电视节目中的主播。

 

主播往往站在绿屏前录制节目,后面的背景由视觉创意中心制作虚拟演播室。主播旁边的橘色方框,会有视频播放。有时,虚拟演播厅也会制作跟主播互动性比较强的背景。

明星待遇般的气象预报员。
明星待遇般的气象预报员。

采访气象员就像采访明星一样,多家媒体的麦都会齐齐入镜。各家新闻台的新闻内容也多有重复,但他们似乎都不介意。

 汕大TVBS实习生 蔡达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