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8-01 10:04

(文/姜浩涛 朱雷)2016年10月23日晚,来自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的25位学生,在校图书馆报告厅分享了他们赴港台媒体港台实习的体验。

今年暑假,吴采倩、梅贞欣、钟晓璐等新闻学院学生分别前往中新社香港分社,以及台湾的中央通讯社、中天电视等11家港台媒体,开始了为期两个月的暑期实习。在分享会开始前,主持人播放了一段实习同学自制的视频短片,向我们展示了他们实习的工作环境及港台当地风景。之后,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2016港台实习分享会正式开始。

在台湾中央通讯社新闻中心组实习的吴采倩首先进行了分享。吴采倩的实习比原计划推迟了13天,她因此错过了确定选题、接受专业记者指导的机会。但幸运的是,“迟到”的她直接成了新闻中心主任的实习生。虽然中央通讯社的记者有文字和摄影之分,作为文字记者的吴采倩仍被要求自己拍摄新闻图片。主任对她说:“台湾媒体竞争激烈,只有具备多项技能的‘全媒体人’才不会被淘汰,你们要在强化硬技能的同时,培养自己的企划能力和判断力。”实习中,吴采倩最深的感触就是新闻表述的转换。在台湾,文字新闻刊登在报纸、网站上,往往需要进行繁简体的转换,但是这一项工作也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仅仅是利用输入法的繁简体转换是远远不够的。例如台湾的繁体写作“台灣”,而不是利用输入法转换而来的“臺灣”。作为大陆来的实习生,没有对台湾文化有深入的了解,想做好这一点,关键就是要勤思多问。她在最后也说道:“遇到这些良师益友,感受台湾媒体的现状是此行最大的收获。”

之后,前往中天电视台实习的梅贞欣分享了她对台湾电视媒体行业的看法。首先,台湾媒体普遍重视版权,他们会买下大多数歌曲的使用权以备日后节目的需要;其次,台湾电视节目中少有广告植入。她以《中国好声音》为例,《好声音》节目中会有主持人介绍赞助商及其产品的环节,节目进行过程中也会大量安排对赞助商的特写镜头。这在台湾电视媒体行业里是很少见的。然后,媒体行业没有标准就是最大的标准。从事媒体工作永远不要拘束自己,要敢于创新,敢于突破原有的行业格局。最后,梅贞欣指出,台湾电视媒体普遍讲求低成本高效率。在拍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棚多用”的场景,这时拍摄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台湾电视节目录制几乎都是一次过,少有彩排。但她也指出,这类小成本制作受制于资金问题,普遍格局较小,难以“走出去”,这也导致了近些年台湾电视媒体产业的没落。

在分享她在中天电视实习之后的经验时,她也说到了提问的重要性。“多问问题,问对人,你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和更多的收获。”

在中新社香港分社实习的钟晓璐则与我们分享了她挖掘新闻的经历。她的实习专题是关于香港泳棚,一种海边的简易游泳场。她希望通过这一具有时代性的事物来挖掘其背后老泳客的故事。在查找相关资料后,钟晓璐实地探访了香港如今仅存的一处泳棚。

做好了完全的准备,但是她仍意识到整个采访的进行不会一帆风顺。因为在她之前跑新闻的过程中,由于不会粤语,就曾遭到其他记者和被采访者地排斥。果不其然,在采访泳客的过程中,那些七八十岁的老泳客不乐意跟她进行交流。但钟晓璐仍旧每天前往泳棚,有机会就找老人们聊天,大家逐步和她熟络了起来。一天,在和一位老泳客聊天的过程中,她获得了这处泳棚负责人的联系方式。高兴之余,钟晓璐立刻与他取得联系。在几番交流后,她得知这位负责人曾是歌手张国荣的游泳教练,这给她带来了巨大的惊喜,也给她采写的专题增添了亮点。

工作之外,生活还要继续。从太平山顶到喜帖街的夜景,从被消磨在双层巴士上的午后时光到被美食环绕着的夜市漫步。同学们在紧张的工作之余,享受着难得的空闲。一张张精美的图片也向我们展示了香港、台湾两地美丽的风情。

对于港台实习,同学们共同的感受是:体验到了港台媒体行业快节奏的工作环境及高强度的工作任务,在圆满完成各自工作的同时,也收获了宝贵的经验财富,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学生们的采写能力与实习表现得到了当地媒体工作者的好评。

分享会结束之际,工作人员为到场观众分发了由同学们从港台带来的礼物,分享会经历了近两个小时,在轻松的合影中顺利结束。

港台实习生与到会老师合影。(姜浩涛/摄)
港台实习生与到会老师合影。(姜浩涛/摄)
钟晓璐专题采访的地点——泳棚。(朱雷/摄)
钟晓璐专题采访的地点——泳棚。(朱雷/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