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萍 曾翠)互联网究竟是什么?互联网给传媒行业带来了哪些改变?从“+互联网”走进“互联网+”时代,传媒如何发展?11月23日,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喻国明走进汕头大学,讲述“互联网+”时代的传媒发展之路,同时受聘为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客座教授。
喻国明一直走在新闻传播理论与实践的前沿,在传播学研究方法、网络舆情、大数据挖掘等领域研究深入,出版著作20多本,公开论文报告等400余篇,自1979年至2014年底,在新闻学与传播学领域的论文发表量居全国第三位,被引文率居全国第二。
本次演讲吸引了校内外各界人士,汕头特区报社长与总编也前来聆听。
专业逻辑 重新认识互联网
喻国明认为,目前传播学已经超过管理学和经济学,成为社会科学的第一显学(所谓显学,通常是指与现实联系密切,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学问),而引起这一变化的关键因素正是互联网的强势崛起及其导致的现实世界的改变。
有媒体认为互联网只是一个传播手段、传播工具,和传统媒介没有本质差别,因此只把它作为一个延伸价值和影响力的平台,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去做客户端、网页、APP。喻国明认为这并没有带来很好的传播效果,因为如果不按照互联网的传播规律,就算做一万个、十万个,人们也可以简单直接地进行规避。
喻国明强调,互联网是无限空间,用有限的资源去博取无限的空间是难有作为的。他认为“互联网+时代,传媒转型是一场革命”,媒体要转型和发展,必须要重新认识互联网。
“互联网不仅仅是一种传播格局或传播手段,它更是一种新社会的组织与结构方式,是构造整个社会的操作系统。”喻国明进一步说明,从“+互联网”到“互联网+”就是一个根本性转折,因为这意味着把互联网视为现实社会的基础;互联网引导下的新兴媒介,更成为社会重新改造的力量。
以最近大热的直播为例,喻国明认为直播现在只是拉开序幕,它会是改变社会的新的技术形态,因为它最直接地反映了互联网的空间坍塌现象,普通人通过直播可以找到想要联系的人群和想要进入的场景,也可以同时宣泄某种情绪。
喻国明主张以专业逻辑和全面格局来分析互联网技术,并提出判断某种技术或传播形态有没有发展价值的三个标准:是否扩大人的选择自由权;是否丰富人和事物的连接方式;是否扩张人的社会实践空间。正是基于这三个标准,他做出了直播极具发展价值的判断。
巨大改变 互联网连接一切
互联网建立内容网络、人际网络和物联网络连接一切,这就是它所带来的巨大改变。
喻国明表示,过去获取内容成本极高、代价极大。1983年,喻国明在上研究生课程的第一节课时,老师方汉奇先生教的是如何摘录学术观点变成学术卡片,因为当时学术卡片的积累和学术产出是联系在一起的,做30-50张学术卡片,才能写出一篇好论文,做300-500张才能写出一本专著。
但互联网的出现使得人们对于内容的依赖性降低。人们可以利用超级链接、海量存储、搜索引擎,把散落在各处的信息碎片连接起来,工作效率得以大幅提升。喻国明很羡慕自己现在的学生两天内就能把一个理论弄清楚,不像当时他们要花一两个月。
喻国明表示人际网络形成后,以个人为基本单位的传播能量被激活,一文不名的小人物也能发生核裂变式的传播效果,同时,传播也由过去的一竿子插到底变成接力传播,因此“信息要触及老百姓需要‘最后一公里’的传播,即人际关系的传播”。
喻国明举例美国大选中特朗普的获胜说明人际网络的作用。之前他一直猜测特朗普会获胜,因为希拉里选择的是纽约时报等精英媒介,传统媒介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很难触及到用户;而特朗普选择了以Twitter、Facebook为代表的主流社交媒介,选择坐在电脑前“与网民狂聊”,真正将传播内容嵌入了社会关系。
未来发展 数字化转智能化
喻国明表示,互联网的发展有三个阶段,目前我国大体完成了网络化,正在进行数字化,未来将智能化。
网络化地连接一切后,数据就成为了把握市场最重要的指引。喻国明引用奥巴马的话说,21世纪数据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他表示第一次感受到数据的魅力和价值是在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后的应急会议上,当时他才得知是腾讯依靠分析地震后的QQ掉线数据,准确得出了地震形势灾害图。
海量数据如何处理?这就需要引入智能化的发展方向,同时也是互联网未来的发展方向。喻国明表达了自己对腾讯发展前景的看好,因为腾讯在智能化方面的策略用力很多,微信更是建立在熟人社会的基础上的发展模式,比一般陌生人社会更具未来。
针对传媒业的未来发展,喻国明提出,像今日头条这种算法型媒体,仍是互联网信息媒介比较有发展价值的方向,未来可以提供更加智能的服务,为每个人提供个性化报纸。
此外他给出了传媒应对互联网的两条出路,一是可以做独特的价值判断,解读、分析新闻事实等,二是可以向下挖掘,如发挥地区性优势办社区报,这是传统地方媒介的巨大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