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8-01 10:04

(记者 冯紫茹 杨天祺 伍颖欣)花了30年的时间,北九州从严重污染城市蜕变为“环保样板城”。去年三月,汕大“新绿”中日交流报道团前往这座城市,围绕“环保”主题从学校、企业、乡村等等各个方面探寻日本环保的密码。

什么是“新绿”?

“新绿”是春天新发的绿芽,在中日的古诗词中都经常出现;“新”是新闻学院,“绿”是主题环保;“新绿”音同“心率”,象征着新闻学院学生年轻的心跳。

2017年5月7日,汕大“新绿”中日交流报道团在图书馆报告厅分享了他们的日本环保之行。

(汕大“新绿”中日交流报道团全体成员 伍颖欣/摄)
(汕大“新绿”中日交流报道团全体成员 伍颖欣/摄)

“她”的作用

因二战战败,日本迫切需要经济发展,工厂被视为发展的标志。主流声音盖过了担心污染、质疑发展模式的少数。

少数中首先站出来的是家庭主妇。不像担心失去工厂“饭碗”而不敢发声的男性,她们最担心的是自己小孩的健康。她们发动了针对日本公害的“不流血革命”,将洁白的床单和衬衫挂在工厂四周,观察三个月后床单和衬衫将变得有多黑。她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推动市政厅与工厂交涉,强制工厂设立空气净化器。她们还制作一些影片宣传污染的严重性,因为影片比照片更有力度。

现在,家庭主妇仍是家庭环保理念的教育者。她们详细认真地执行垃圾分类,教育自己的孩子,即使在别人家制造了垃圾,也要带回自己家。

学校的环保教育

日本学生接受系统的环保教育,并不仅仅只是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还有实践活动。“新绿”团队恰巧遇到了小学生参观北九州市环境博物馆。

“教育是潜移默化的过程。”这是一位“新绿”团队成员的感触。博物馆中,她看见志愿者教小学生用废纸做手工,还赠送给她一个可爱的小蝴蝶。此外,还有很多环保知识小游戏,这些都生动有趣地向学生传授了环保意识。

(报道团成员林家怡展示志愿者送的废弃塑料纸小配饰 伍颖欣/摄)
(报道团成员林家怡展示志愿者送的废弃塑料纸小配饰 伍颖欣/摄)

教育小孩子的目的,是为了让他们回去教育爸爸妈妈。日本日明工厂的小学生留言簿中有一则可爱的留言——“我回家对妈妈说’菜刀属于家庭垃圾,要用报纸包起来再扔掉喔’”。

环保在企业中

企业的绿色增长包括产业的绿化,也包括绿色政策的产业化。

TOTO的新式马桶相比之前一次冲水需要浪费13L而如今只需3.8L水,他的代理店会回收马桶塑料坐垫制作圆珠笔。

北九州生态产业园食品废弃物地域循坏系统能每天处理4.5吨垃圾,通过粉碎、脱水、发酵,这些垃圾将变成肥料回馈大地。

(学生一边听讲座一边做笔记 伍颖欣/摄)
(学生一边听讲座一边做笔记 伍颖欣/摄)

农业中的“循环”秘密

稻米文化在日本扎根千年,环保亦在此生根发芽。

福冈县的古野农场至今坚守着环保的生产模式,创始人古野隆雄功不可没。怀抱着善待环境的信念,在农村长大的他在博士毕业后选择回家乡从事有机农业,一做就是四十余年。

现代农业依赖使用农药和化肥,而古野认为“循环”是解决粮食环保问题的关键,其中,家畜不可或缺。于是,他在日本首创“鸭稻共作”技术,实现了全程无污染的农业生产。

在水稻种植期,古野把鸭子下放到稻田,鸭子为稻田除虫除草、疏松土壤,其排泄物充当有机肥。同时,剩菜和滞销的稻米“回馈”鸭子。“鸭稻共作”的有机农业生产模式实现了施肥、除害和喂饲的统一,让资源在能量循环中得到充分的利用。

(“鸭稻共作”的农业模式 报道团成员夏燕南/摄)
(“鸭稻共作”的农业模式 报道团成员夏燕南/摄)

古野采用直销直产的经营方式,让顾客亲自前来农场体验生产过程,亲身感悟自然。他希望自己能够为消费者搭建与自然接触的桥梁,而不仅仅停留在钱货交易的关系上。

广义环保的“共生”智慧

山口怜子的地热研究所是报道团的最后一站,在山口怜子身上,他们看到了广义环保理念最深刻的践行。山口对环保有着深刻的解读,形成了一套“共生”的环保理念,既与自然共生,也与人共生。

日本地震频发,但大自然把地热资源“弥补”给人类。“自然的东西是好的,利用现有资源是最聪明的一种做法”,山口怜子利用地热蒸汽制作食物,这是她与自然共生的智慧。因为微波炉等加热电器的面世,附近的村民逐渐放弃地热烹饪,而山口至今仍在从事地热食品制作。事实证明,地热食品保质期更长,山口在31年前以地热制作的果酱在常温保存下仍能食用。

除了是地热专家,山口还是世界级的布艺艺术家,其作品大多以废弃布料为原料制成。她的学生广布海内外,师生之间缔结了一生的缘分,山口家中的衣柜里整齐叠放着她的学生的作品,而有些学生已经不在人世了,这里是学生为自己的作品找到的最值得信赖的归宿地。

(山口怜子与学生作品的合照 报道团成员李芹/摄)
(山口怜子与学生作品的合照 报道团成员李芹/摄)

与人共生,是山口怜子另一环保智慧。“帮助他人对我而言是一种快乐,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

环保在中国

分享会走向尾声,在观众问答环节,全场讨论的问题都离不开一个核心——在中国如何践行环保。

(报道团指导老师加藤隆则在跟学生们互动 伍颖欣/摄)
(报道团指导老师加藤隆则在跟学生们互动 伍颖欣/摄)

汕头大学新闻学院的耿军教授尖锐地指出潮汕地区的环境污染问题,深切期望报道团成员和汕大学子能够关注身边的环保现象并进行深入思考。

就环保问题而言,报道团和现场观众提出了多种解决方法。报道团指出,环保的理念没有成为人们的潜意识,没有形成一种生活习惯。直到环保理念深入人心,外发为自然而然的行动时,环保方为真正的环保。

(报道团与部分观众合影留念 陈楚红/摄)
(报道团与部分观众合影留念 陈楚红/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