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8-01 10:04

(文/孙国丰 区铭慧;编校/陈丽吟)第18届中国记者节特别节目–《重走成兰路寻找范长江》项目分享会于11月13日在汕头大学第三讲堂举行。“重走成兰路”考察组负责人张威老师与四川内江师范学院范长江新闻学院的陈锐老师、及汕大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的丁志威、陈楚红同学共同分享了本次重走成兰之路的发现和心路历程。

分享会现场座无虚席/区铭慧摄
分享会现场座无虚席/区铭慧摄

2017年7月1日,汕大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师生“重走成兰路,寻找范长江”的考察研究项目在四川新都桂湖正式启动,西南科技大学及内江师范学院的多位师生加入了本次考察活动。此次考察是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重走西北角”的第9次活动。项目历时10天亲历多个地区,访谈多位当年的见证者。考察组途径四川成都彭县关口大桥、培江东岸猪头垭、江油青林口、昌盘寨等地,实地考察并取得了一手资料。为了准确地重走当年范长江先生走过的路线,考察组邀请当地向导和范长江先生的后人伍丕庆先生作为考察组顾问,考察期间拜访了民间收藏家梅文杰先生,也访谈了卓尼土司杨积庆先生之孙杨正先生。

重走成兰路,我们发现了什么

本次成兰之行的两大发现:一是地理上的发现,即新旧路线的区别;二是对范长江西北之行动机的新发现。

张威老师发言/区铭慧摄
张威老师发言/区铭慧摄

张威老师在分享会上指出,建国以后,有很多记者、院校都曾经组队重走成兰之路,试图弄清当年范长江先生的行进路线,但大多数的队伍都没有走对路线。因为这些考察队伍并未弄清新路与旧路的区别,所以走的都是1960年后修建的新路。之所以很多人对范长江1930年走的路线不太清楚,里面有很多原因:有可能是原来的路被水淹没了,原来的路上建立起了国防基地或者是地图地理上的变更等等。为了证明自己走的是当年的路线,张威老师展出了自己在当地的一些照片,全场师生拍手称好,气氛十分活跃。

张威老师播放考察时的照片/区铭慧摄
张威老师播放考察时的照片/区铭慧摄

历史上有很多学者曾对范长江西北之行的行进动机存在争议,甚至质疑范长江是否真的为了寻找红军足迹,对此张威老师给出了肯定的答案。他向全场师生展示出范长江关于红军北上的稿件以及关于红军北上的时间等历史事实,并向师生们解释道,范长江先生当年的身份不是红军的记者,只是新闻记者。

张威老师结束讲话后,播出了三校联合制作的纪录片片花。

纪录片截图
纪录片截图

沿着范长江的足迹:我们看到了什么

“这次的探索离长江先生西北行已经间隔80年了”,考察组成员陈楚红说到。她结合纪录片的片段向全场师生讲述10天行程的发现。视频片段展示了考察组成兰之行的路线、对当地老人的采访和调研工作、拜访红军物品的收藏者梅文杰、还有当年红军遗迹的探索。

陈楚红发言/区铭慧摄
陈楚红发言/区铭慧摄

随后,陈楚红讲述到了成兰之行的艰辛:翻山越岭、遭遇泥石流、强烈的高原反应、与九寨沟地震擦肩而过,她表示此行令她深切地感受到当年范长江先生的不易和坚持。

考察组成员丁志威着重讲述了行程的最后一天在兰州故事。在兰州,考察组有幸采访到了卓尼土司杨积庆先生之孙杨正先生。丁志威讲到了杨正先生谈到的当年卓尼土司和范长江先生的交集以及卓尼土司帮助红军避开国军的搜捕的故事。

丁志威发言/区铭慧摄
丁志威发言/区铭慧摄

接着他分享了本次成兰之行的经验和收获。他提到出发前有一个任务,就是研究范长江先生所绘的地图的地理位置的差异,此次成兰之行让他发现到记录的重要性。他说:“一名记者是可以伟大到改变一个世界的命运的。”,像范长江先生这种伟大的人物应该为更多人所熟知。

同学们鼓掌/区铭慧摄
同学们鼓掌/区铭慧摄

怎样制作6集纪录片《范长江》

来自四川内江师范学院范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的陈锐老师是本次行程纪录片的制作人。

陈锐说到,内江是范长江的老家,范长江曾四次回到内江考察报道并帮助内江建设。在研究范长江先生的著作时走进范长江的世界,深深感受到了范长江的精神力量—他的人生目标,他的新闻理想,他的新闻遗产。另外大四的时候,他写出了《制作与感悟—走进范长江世界解读范长江精神》一文,对范长江世界和范长江精神作出了自己的阐述。

陈锐老师发言/区铭慧摄
陈锐老师发言/区铭慧摄

对于本次成兰之行的考察,陈锐关心的是两个问题,一是考察组走的路线是否当年范长江先生走过的路线;二是范长江先生当年西北之行的动机。10天里,考察组走过的行程3000余里,走川北、越高山、行草地、入甘南、抵兰州,成功发现了江油中坝城北村新路和老路之区别以及江油北城乡范长江先生追踪报道红军动向的事实依据。

考察组行经路线/考察组供图
考察组行经路线/考察组供图

他说,考察组的着重点不在于重走范长江当年的行进路线,而在于去寻找和实践一种精神,去感受和解读范长江。这次考察之旅,是在寻找范长江、走近范长江、解读范长江,是对新闻理想的致敬。

张征老师发言/区铭慧摄
张征老师发言/区铭慧摄

在分享会互动阶段,新闻学院张征老师表示,范长江代表的是一种精神,考察组用脚重走范长江先生走过的路,主要体现了新闻记者的一种深入实践的精神。她说:“新闻不是用手写的,是用脚写的,谁用脚走的路长,谁就有更多认识成果。”新闻记者要做到三样:第一,读万卷书;第二,行万里路;第三,识万般人。接着来自日本的加藤隆则老师表达了对范长江的敬意,他认为范长江先生不只是记者,还是有中国传统忧患意识的文人学士。

蔡秋彦老师、梁超老师及多位嘉宾也与会。现场座无虚席,气氛热烈。

加藤老师发言/区铭慧摄
加藤老师发言/区铭慧摄
师生拍照留恋/区铭慧摄
师生拍照留恋/区铭慧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