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8-01 10:04

2018年9月23日至10月2日,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派出8名学生以及两名指导老师组成的报道团,前往泰国首都曼谷再探“一带一路”发展成果,这是继2017年尼泊尔报道团、2018年日本采访团之后的第三站,项目为期共10天。

中泰两国建交43周年以来,无论在经贸合作还是文化交流上都取得举世瞩目的结果。今年正值“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第五年,泰国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正在发挥这全新的区域倡议作用。报道团聚焦曼谷市区及周边外府,探寻海外华人华侨的发展故事,深入了解一带一路发展建设,以及国际媒体运作和转型情况。

 

潮汕文化暹罗流芳

据史料记载,潮汕人移民泰国,最早可追溯到南宋时期。近代以来,潮汕人移居泰国主要集中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以及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人口网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5年泰国人口大约有14%是华裔,其中约70%来自中国广东省潮汕地区,约580万人。

中秋节当天,曼谷唐人街也同样有着浓厚的节日氛围。无论是马路边从白天就开始的祭拜仪式还是晚上龙尾爷庙里的祈月、舞狮活动,潮汕地区的传统“拜月”仪式得到沿袭。

这里的拜月也有鲜明的归属地特色。除了传统的柚子、月饼等供品外,不少人还摆上了洗发水、沐浴露等个人洗护供品,表达自己对美的向往与追求。这既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也是一种创新。相传,这些经过“祈月”的供品,得到了月老的保佑会使得这些产品功效更佳,老一辈华侨们也会将这些供品寄回家乡给亲人使用。

潮汕人不仅将传统的文化习俗带到了暹罗,也逐渐将故乡的戏曲艺术融入泰国社会。改革开放初期,潮汕潮剧在泰国的发展主要是受到老一辈潮籍华人酬神需要,出现在泰国华人社会各大寺庙的重要节日庆典。

酬神潮剧在泰国二哥丰表演 /梁伟亮摄
酬神潮剧在泰国二哥丰表演 /梁伟亮摄

如今,为了更好地将潮剧融入泰国社会,“泰语潮剧创始人”庄美隆沿用潮剧的唱腔唱调,用泰国本土语言表达,结合中国其他戏曲的精髓,创造出“优泰剧”,也即泰语潮剧。

“把优泰剧打造成为代表中国文化的剧种是我的目标,我希望把它打造成为泰中文化交流的纽带。”庄美隆表示,目前泰语潮剧已经有不少保留剧目,完全可以作为一个独立剧种存在,但最大的发展瓶颈就是缺乏创作人才。

在泰期间,同学们还有幸参加了2018年泰国头条新闻年度风云人物颁奖典礼。在这场颁奖典礼上,有不少令人熟悉的潮汕面孔,包括获得“泰国头条新闻中泰关系类风云人物”的汕头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许友文,以及荣获“泰国头条新闻中泰社会经济类风云人物”的香港经纬集团副主席陈亨达。

许友文在接受报道团采访时表示,之所以能获得这个奖源于他对潮语的坚守,默默地做,闷头干。目前在泰的新华侨如今也存在着潮语不通的情况,他希望未来有机会来泰国推动潮语的传承和发展。

 

寻找“一带一路”新机遇

秉承着“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一带一路”倡议正在推动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沿线国家落地,发展成果正焕蓬勃生机。随着项目的推进,中泰两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

泰国华人青年商会是泰国影响力最大的华人青年组织,在促进中泰两国经济发展,推动中泰友好关系等方面做了许多成效卓著的工作。商会成立至今一直致力于“公共外交”,即通过海外交流、海外联谊等方式让东盟、亚洲、世界都来认同“一带一路”。

泰国华人青年商会会长与汕大学子进行交流 /梁伟亮摄
泰国华人青年商会会长与汕大学子进行交流 /梁伟亮摄

华人青年商会会长李桂雄表示,“一带一路”的发展也使得更多的泰国农业产品及水产深加工等多样化产品出口中国及东盟国家,不少泰国农民从中共享发展红利。

泰中罗勇工业园区则更是“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一张新名片。作为首批国家级“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为中资企业来泰投资奠定了良好基础。

园区外联部负责人袁诗慧表示,现阶段目来泰投资的中资企业最大的顾虑来自于语言不通以及对政策、法律的不了解。而泰中罗勇工业园区提供的“一站式服务”,正是为中资企业规避投资顾虑和风险,帮助企业项目能够在泰国安全落地。

不仅如此,随着中国企业在泰国入驻的数量逐渐增多,泰国人与中国企业打交道、谋发展过程中也逐渐认识到学习中文的重要性,为此近几年在泰国也掀起了“中文热”。华文教育不仅受到了华人华侨的支持,许多泰国人也把孩子送到了华文学校,让孩子学习中文并希望他们将来能到中国来留学。

作为曼谷市最大的华文教育学校之一,曼谷培知公学办学至今已有71年。据该校中文校长王晓辉介绍,培知公学目前开设幼儿园、小学部和初中部,同时教授中文、英语和泰语,今年学校学生人数达930名,华人子女占一半比例以上,其他学生是泰国本土学生。

培知公学师生课间休息 /梁伟亮摄
培知公学师生课间休息 /梁伟亮摄

此外,“一带一路”倡议下国际环境治理也备受关注。湄公河(国内为澜沧江)作为世界上最广的国际河流之一,贯穿中国与多个东盟邻国,对于它的跨国界环境治理与资源开发也正在成为重大的国际问题。在朱拉隆功大学主办的湄公河国际治理论坛上,中国驻泰国大使馆公使衔参赞黎弘在告诉汕大报道团,在“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湄公河流域的其他国家能够从中国的经济增长中受益,而中国并不会把自己的发展模式强加给流域内国家。

黎弘强调,中国讲究双赢,要把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这五通落实到实处,在政治上达到互信,才能更好地治理湄公河。

 

探索传统媒体转型新思路

传统媒体转型问题是当前全球媒体发展的难点和痛点,各媒体不仅需要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径,也需要尝试“走出去”,与更多的媒体交流融合,实现新的突破。泰国当地的主流媒体也面临着同样的挑战。

成立于1946年的曼谷邮报,是泰国境内发行量最大的英文报纸,关注地区与国际事务,其受众遍及整个东南亚。近年来随着目标受众阅读趣味的多元化,以及社交媒体的不断涌现,曼谷邮报每日的发行量从原来的7万份急剧下降到5万份。

据曼谷邮报执行主编Bunyamanee透露,除了运用全媒体手段呈现新闻事件,曼谷邮报也兼顾新媒体领域的发展,如新闻网站和手机端,以扩大新闻发布渠道,争取更多年轻读者的关注。

泰国公共广播公司(Thai PBS)则是一家依靠烟酒税收入运营的非盈利电视台,据副台长Pipope Panitchpakdi介绍,烟酒税收每年收入约为20亿泰铢(约4亿元人民币),这保证了PBS能保持新闻独立性,持续大范围地提供新闻而不需要依赖广告收入。

此外,Thai PBS也致力于加强与中国媒体的合作,目前已与新华社签订了谅解备忘录,双方将开展节目交换和资源共享等业务。

汕大师生与Thai PBS 副台长及资深编辑合照/ 凌学敏摄
汕大师生与Thai PBS 副台长及资深编辑合照/ 凌学敏摄

本次报道团在出访泰国期间,创立微博超话#2018汕大泰国采访团#阅读量突破5万余次,后期成果将在新闻学院网站及公众号上发布,并面向全校师生举办项目成果分享会。

目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采访交流活动已成为新闻学院常态项目,未来将会派出更多的采访报道团,深入探寻“一带一路”沿线其他国家的发展。

(文/陈晓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