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8-17 10:30

2019年7月至8月,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的两名学生,姜欣彤和朱映华在尼泊尔加德满都进行为期42天的实习工作,并于9月8日顺利返校。

今年是新闻学院举办尼泊尔实习项目的第五个年头。在过去四年中,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每年选拔合格的学生前往尼泊尔,并与尼泊尔顶级的英文杂志公司——ECS媒体合作,在加德满都进行为期一个半月的实习。

ECS媒体作为尼泊尔英文媒体的先行者,目前有三大主打杂志,分别是《ECS尼泊尔》、《生活》、《星期五》。实习期间,两位同学接触不同类型的写作风格与采访要求,就当地文化、艺术、风景以及风俗等方面作出报道,发表文章十余篇,无论是在英语能力、新闻素养还是文化学习上都有非常丰厚的收获。

作为珠穆朗玛峰下的“山之国”,尼泊尔的媒体行业十分发达。据了解,截止2019年,尼泊尔全国注册发行报刊约6000余种,其中日报500余份。

尼泊尔文化别具一格,旅游资源尤其是自然资源十分丰富,被誉为“徒步者的天堂”。

作为新“一带一路”中的重要国家,尼泊尔与中国长年保持友好关系。

2015年灾难性的地震,令尼泊尔很多遗迹被损毁。中国秉承着与邻友好的原则,大力援助尼泊尔的文物修复项目。其中,以杜巴广场最为重点。

杜巴广场是加德满都峡谷的标志性景点,格局独特,遗迹丰富,还有活女神等特殊的民俗活动。

(帕坦杜巴广场活动现场 姜欣彤/摄)
(帕坦杜巴广场活动现场 姜欣彤/摄)

尼泊尔的神庙无处不在。即使是最普通的村庄,也可以用“十步一庙”来形容。为帮助实习同学快速了解尼泊尔文化,ECS媒体的总编辑推荐同学们参加当地的徒步活动——巴格马蒂徒步。在本次徒步中,汕大同学更加清晰地了解尼泊尔的遗迹保存与保护的现状,并且完成了相应的采访、写作任务。

(巴格马蒂徒步行动签到 姜欣彤/摄)
(巴格马蒂徒步行动签到 姜欣彤/摄)

除了日常的工作之外,新闻学院尼泊尔籍教授达摩·阿迪卡里也带领两位同学从不同的角度了解尼泊尔的不同习俗,包括饮食文化,语言文化,宗教习俗。

尼泊尔不同地区宗教信仰不同,大部分地区,例如东部和西部山区以印度教为主,少部分地区信仰佛教。

尼瓦尔唐卡艺术家拉斯普尔卡什(Raj Prakash Tuladhar)在国际上颇负盛名。他有着超过20年的画龄。拉斯普尔卡什自幼接触佛教文化。他被神像和尼瓦尔唐卡画作环绕,浸泡在各种仪式中,耳濡目染。小时候,他喜欢在庆祝节日和仪式中快乐的气氛。随着年龄增长,在大人们的越来越具体的解释中,他了解节日的意义。在此之上,他还有了自己的思考,并将其展现在自己的画作中。

(拉斯普尔卡什平时作画的工作室 朱映华/摄)
(拉斯普尔卡什平时作画的工作室 朱映华/摄)

尼瓦尔唐卡被认为发源于加德满都山谷,是其艺术遗产,因其宗教意义和艺术价值而享有声誉。作为一种传统的宗教画作,尼瓦尔唐卡大多展示佛教题材,讲述不同的宗教价值故事。其色彩鲜明,运用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含义——例如绿色代表自然,黄色代表地球。

对尼瓦尔佛教徒来说,八月是一个神圣的月份。在这段时间举行的众多节日中,每年都会在加德满都山谷的神圣的庭院里举办一次尼瓦尔唐卡和神像的展览。其中,在当地民间乐队的带队下,信徒们会步行上去斯瓦扬布纳特佛塔(Swayambhunath Temple,又称猴庙,系尼泊尔最古老的建筑之一)。

“我们从小就喜欢(宗教仪式和节日)。长大后,就成为了我们生活方式的一部分,”拉斯普尔卡什的侄女说。

(拉斯普尔卡什的其中一幅画作 朱映华/摄)
(拉斯普尔卡什的其中一幅画作 朱映华/摄)

除了民间自发的鉴赏之外,尼瓦尔唐卡的价值也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发掘和重视。在2018年于拉萨举行的第四届中国国际唐卡艺术节上,作为尼瓦尔唐卡艺术家的唯一代表,拉斯普尔卡什不仅展示了自己的绘画作品,还在开幕式致辞中介绍了尼瓦尔唐卡的历史、发展和对未来的展望。

拉斯普尔卡什谈道,在“一带一路”的倡议下,尼泊尔的文化艺术得到了独特的发展机会。希望在与中国的密切合作中,实现文化艺术的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