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6-01 14:27

“如果问报业的发行量,其实就相当于问女孩子的年龄啊。”在和同学们的互动交流中,辜晓进教授幽默的回答引起哄堂大笑,现场气氛活跃。

4月16日,在知行书院二楼戏剧厅,辜晓进教授为新闻学院师生开讲题为“殊途同归:中西报业转型差异性观察”的线上学术讲座。辜晓进教授是深圳大学传播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新闻学科带头人,曾任英文《深圳日报》总编辑。从20多年前在纽约市立大学做访问学者开始,他二十年中两次访问国外报业,了解世界报业转型情况,成就跨学界与业界。


讲座中,辜晓进教授谈了自己对中西报业转型的差异性观察。辜教授表明,在当今报业的改革中,“融合”成了一个伪命题,民众不再依赖纸媒来获取信息,而是通过数字端来获取,因此转型是关键、是前提。

bd1d98357fc5ad7f8b33524cf7e68ab

美国作为互联网创始国,其报业自1980年代便尝试互联网转型。辜教授介绍了中美报业的共同之处,譬如都相对依赖广告收入,并在相距6年左右的时间中,因为读者转向互联网和广告收入锐减而陷入危机。

辜教授重点介绍美国为主的西方国家报业转型的主要模式,并比较了中美报业数字转型的异同。美国报业的主要转型模式或路径有数字优先、内容付费、免费开放和混合模式。

他提到,移动传播决定未来,移动主要体现在社交媒体和客户端两个方面,西方绝大多数主流报纸通过大屏检测助推数字优先,而中国鲜有报纸采用这类监测设备。除此之外,辜教授还介绍西方国家建立付费墙实现内容付费,也仍有部分报纸坚持免费策略,实行免费开放,英国的《卫报》则采用“付费+免费”混合模式。

辜教授表示,中国模式与西方模式相似而侧重不同,虽然数字优先战略在中国报业也渐渐达成共识,有些报纸做得非常好,但中国社交媒体和客户端数量仍远远少于美国报纸,绝大多数中国报纸迄今仍采用免费开放的策略。

“不论转型路径如何不同,媒体的共同目标是抵达最广泛人群,受众是注意力的来源,这也是报业要努力的方向。”辜教授总结。

现场,辜教授指出,美国四家全国性报纸中数字化转型最成功的是《纽约时报》,数字媒体脱离了地理疆界,因此拥有全国性受众的媒体相对更容易成功。中国也是如此,中央媒体和主打全国市场的媒体,如澎湃等,更容易转型成功。但对于地方性媒体,新闻生产的本土化价值依然存在,前提是采取灵活多变的策略。新闻学院的同学们也就中国报纸发行量、付费墙模式和视频化新闻等问题向辜教授讨教。辜教授赞扬:“汕头大学新闻学院学生思考深入、有水平,希望之后有机会与大家进行线下交流。”

2a1a77646066a18de4f92b246832a5e

文字:陈锦琪

图片:陈锦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