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6-01 14:27

5月8日,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摄影专任教师谢琳副教授带领学生开展户外摄影实战课程。29位同学在谢琳老师和澄海正治律师事务所主任林伊鸣的带领下,探访了潮鹏狮头鹅养殖基地、红色侨乡后沟村、隆都镇店市以及汕头大学东校区暨亚青会场馆。

新闻摄影是一门需要长期练习和实践的学科,灵活地运用相机和镜头进行拍摄与创作, 必须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操作, 在实践中摸索和总结。在此次摄影实践课程中,8小时内探访了4个不同人文特色的地方,同学们不仅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还锻炼了瞬间捕捉能力和审美欣赏能力,该课程成为了谢琳老师摄影实践教学的又一成功案例。

全员在后沟村合影 (摄/林伊鸣)
师生在后沟村许氏宗祠合影 (摄/林伊鸣)

在潮鹏狮头鹅养殖基地,同学们拍摄了刚刚破壳的狮头鹅幼崽、成千上万只狮头鹅在水中交配,了解到狮头鹅原生态、科学化的养殖方式。看到狮头鹅群下水的壮观场面,同学们难掩激动地举起相机,“咔咔咔”——快门声此起彼伏,只见狮头鹅时而昂首阔步,时而展翅振拍,同学们用相机定格下了这些精彩瞬间。“ 拍摄时要‘快狠准’,相机最好要连拍,关键是保持手的稳定。”罗曦霖同学向大家分享了她的拍摄经验。

师生前往潮鹏狮头鹅养殖基地 (摄/林伊鸣)
师生前往潮鹏狮头鹅养殖基地 (摄/林伊鸣)
师生们在孵化室里拍摄刚出生的鹅宝宝 (摄/林伊鸣)
师生们在孵化室里拍摄刚出生的鹅宝宝 (摄/林伊鸣)
摄/邓子晴
摄/邓子晴
摄/汪琪琦
摄/汪琪琦
摄/罗曦霖
摄/罗曦霖
摄/林伊鸣
摄/林伊鸣

“欢迎来到我们美丽的后沟村丽泽园。” 一下车,后沟村驻村第一书记陈镇锋对汕大师生们的到访表示欢迎。澄海区隆都镇后沟村是当地有名的红色侨乡,1927年11月,中共澄海县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在许氏宗祠召开,将后沟村与南昌起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抗日战争时期,无数许家子弟拥护党的领导,积极投身救亡运动;解放战争时期,后沟村人们大力支持凤凰山革命根据地,为解放事业做出巨大贡献。

此外,据陈书记介绍,许氏宗祠现作为老年俱乐部使用,庭院里的大树盘根接错、郁郁葱葱,见证了几代人的奋斗。

 

驻村陈书记正在为汕大新闻师生讲解 (摄/ 林伊鸣)
驻村陈书记正在为汕大新闻师生讲解 (摄/林伊鸣)

“北方有地道战,咱们南方有水道战。” 陈书记笑着向大家讲解道,水关是革命活动的秘密通道,平时以石板铺盖,不易被发现,在紧急情况可以从水关进入暗道,乘坐“菱形船”撤离。

驻村陈书记介绍革命史展览馆丽泽斋(摄/林芷薇)
驻村陈书记介绍革命史展览馆丽泽斋(摄/林芷薇)
在地下革命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水关、菱形船(摄/陈嘉宁)
在地下革命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水关、菱形船(摄/陈嘉宁)

穿过老厝小巷,行经后沟华侨学校,陈书记带领师生们来到了名为“照藜轩”的老厝。“照藜轩”出自“燃藜读经”典故,书斋取名“照藜”寄寓“发奋读书”之意。据陈书记介绍,李嘉诚先生少时曾在此求学,看到照藜轩斑驳的岁月驻痕,不禁使人想象几十年前书斋学童们的朗朗读书声。

照藜轩学堂遗址(摄/杨梓跃)
照藜轩学堂遗址(摄/杨梓跃)
同学们在祠堂内拍摄(摄/莫柳倩)
同学们在祠堂内拍摄(摄/莫柳倩)

后沟村的女性普遍从事手工业,不管是戴着老花镜、手持针线缝补的奶奶,还是缝纫机工厂里的中年劳动妇女,对生活的自信使她们身上都散发着宁静、从容的气度。5月8日是母亲节,同学们用快门记录下了这一群勤劳的女性。

摄/罗曦霖
摄/罗曦霖
摄/陈嘉宁
摄/陈嘉宁
摄/林芷薇
摄/林芷薇

师生们在后沟村遇见了84级历史系的汕大校友许秀莹师姐,据许秀莹师姐介绍,退休后,她一直致力于收集整理后沟村的历史资料、编写村史,令她感到遗憾的是很多历史资料已经失传,无法记载。

陈书记、林主任、许师姐与新闻学院师生合影留念 (摄/林伊鸣)
陈书记、林主任、许师姐与新闻学院师生合影留念 (摄/林伊鸣)

汽车疾驰前进来到了澄海区隆都镇店市。隆都店市并不是一个市,而是一个小墟镇的名称。店市并不大,一里见方的墟集上,交织着纵横的三两条街。据了解,这里以前被叫做店仔头,指商家店铺规模小,集市时间短,后商贸逐步扩大,就改称为店市。这里没有碧瓦飞檐或朱梁画栋,而是朴素的民居与简陋的商铺混陈一起,略为典雅的或许只有民国时期遗存下来的骑楼。

摄/罗曦霖
摄/罗曦霖
摄/罗曦霖
摄/罗曦霖
摄/林钊贤
摄/林钊贤

“这里的米钱和油粿味道都很不错,同学们可以试试。”谢琳老师向同学们推荐了当地的美食。来到隆都,首先要品尝肯定是隆都米钱。一下车,同学们便涌向了路边百年老字号的阿华小食店。“老板,这是什么馅的呀?”“老板,我想芋泥和豆沙两种口味各要一个。”同学们隔着玻璃窗口,争先恐后地向老板点单打包。隆都米钱据说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米钱的皮有嚼劲、韧性十足,而且还不粘齿,米钱可以说是澄海版的糯米糍。

在阿华小食店购买米钱的同学们 (摄/罗曦霖)
在阿华小食店购买米钱的同学们 (摄/罗曦霖)
店市一位坚持制作纯米浆粿条30多年的老板娘 (摄/林芷薇)
店市一位坚持制作纯米浆粿条30多年的老板娘 (摄/林芷薇)
老师与学生在贤斌影像馆参观摄影 (摄/林钊贤)
老师与学生在贤斌影像馆参观摄影 (摄/林钊贤)

汽车穿过莱芜大桥来到了东海岸大道,“飞舞的浪花”体育馆映入眼帘,我们终于来到了期待已久的汕头大学东校区暨亚青会场馆。同学们都惊叹于这座拔地而起、凭海而立的巍巍主场馆。

该场馆原以完美的建筑形态矗立等待着第三届亚洲青年运动会(以下简称“亚青会”)的开幕,但受疫情影响,且本届亚青会受疫情影响曾延期一次,56日,亚奥理事会执委会决定取消原定于今年1220日至28日举行的亚青会。也正因此,谢琳老师在出发前一天与学校和场馆相关负责人进行沟通,为同学们争取了可以进入体育场拍摄的机会,让同学们充分发挥作为“新闻人”的敏感性。

“飞舞的浪花”主场馆外观 (摄/林芷薇)
“飞舞的浪花”主场馆外观 (摄/林芷薇)
师生们在场馆前创作 (摄/林芷薇)
师生们在场馆前创作 (摄/林芷薇)
师生们在工作人员带领下前往田径场 (摄/林伊鸣)
师生们在工作人员带领下前往田径场 (摄/林伊鸣)

自2019年3月3日,汕头成功获得2021年第三届亚青会举办权开始,亚青会便进入了“汕头时间”,在这次探访中,同学们发现原本立在主场馆前面的倒计时器已从原来的倒数224天进入了关闭状态。

摄/林芷薇
摄/林芷薇

“哇!这样太大、太壮观了吧。”一进入田径场,同学们都被眼前这一“气势磅礴”的体育场所震撼。据了解,体育场共有2.2万个座位,是粤东地区最大规模、最高标准的场馆。在这里,同学们自由进行摄影创作,用快门记录下亚青会主馆的人、物与景。

摄/林芷薇
摄/林芷薇
摄/郑宏颖
摄/郑宏颖
摄/罗曦霖
摄/罗曦霖
摄/杨梓跃
摄/杨梓跃
摄/林芷薇
摄/林芷薇
摄/吴捷燃
摄/吴捷燃
宿舍楼(摄/袁倩仪)
宿舍楼(摄/袁倩仪)

这是一次短暂、匆忙而又充满挑战的摄影实践课,谢琳老师为同学们制定了缜密的行程安排、争取到宝贵的拍摄机会,林伊鸣主任、陈书记等人为同学们提供的帮助,都为这次采风活动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同学们饱满热情地参与创作,用镜头定格精彩、定格历史。实践课程不仅考验了同学们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更培养了学生的摄影激情和新闻学子应具备的新闻敏感能力。

摄/林伊鸣
摄/林伊鸣

 

文丨陈嘉宁 林芷薇

指导|谢琳

终审|余珊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