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19级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学生张志林、林艺敏团队的第一家创业公司开起来了。该公司与新媒体产品创新实践工坊、ME.Lab媒体&娱乐实验室一起打造了“设计+传播+商用”的“一体三翼式”实习实践平台,共同服务于网新学子。
据新闻学院副院长丁智擘老师介绍,公司实行市场化运作,扁平化管理,方便师生一起带队实操;学院学子也可以自己组团,结合网络与新媒体类实践课程任务,通过公司为社会提供用户研究、数据视觉化、新媒体产品设计、创意与策划、融合新闻报道、平台代运营等线上线下服务,尝试内容创业。
“公司不仅是网新专业课程的延伸,也是想给学校同学的“互联网+”和创业创新项目提供平台,方便与校外企业的项目合作对接,让更多的项目有更强的延续性,同时为学院的同学争取更多的实习机会。”张志林提到创立公司的考量之一。林艺敏觉得能获得学校创业基金资助,也是一件幸运的事情,“有这个机会就要去把握。”
成功开办一家公司的密码是什么?
一是坚持和耐心。林艺敏说:“不要害怕跑很多的程序,我们找到专业机构帮助,所以过程还算顺利。”丁智擘老师肯定同学们创业过程中善于学习,不轻易放弃的精神。“志林第一次创业计划没有通过,但他没有放弃,反而去思考该怎么改进;艺敏第一篇企业活动推文基本重写,第二篇推文改了3次,经过近一年的训练,她现在已经可以独立承接企业新媒体传播的任务。他们还自学技术,搭建了小程序。”她如数家珍。
二是老师们的帮助。张志林介绍,申请创立公司的项目由“bighead青年社”和“ME.Lab媒体与娱乐实验室”两个项目结合而成,“在项目申请上,老师不仅给出自己的建议指导,还为我们提供很多校外资源,为项目增加了更多的校外业务和成果。”张志林说。
公司的成立离不开创业学院的支持,入驻学生创业园后,创业学院的罗列老师及其团队通过微信群与两位同学保持着联系,给予他们商业运营方面的指导。
不同于学校其他竞赛,创立一家公司更注重实践操作,张志林说:“公司的创立直接考验创始公司的核心业务能否维持公司正常运行,我们需要明确公司的定位和核心业务,最终我们决定成立新媒体mcn工作室和线上商城,希望还能开拓校外业务。”
近期,我校出台了创新创业竞赛激励办法,“互联网+”“双创”等项目正在如火如荼申报中。张志林鼓励同学们多尝试,“对于竞赛和创业感兴趣的同学,要多去了解和挖掘,学校的创业者协会、创业学院的双创精英班等,都是很好的资源。”
记者:蔡旭英
图片: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