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1-07 10:30

11月4日下午,2023年北京实习团在东海岸校区E教120室举办“一步一‘新’知,见‘闻’在京城”主题的分享会。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白净教授、中央电视台资深记者曲长缨、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余珊燕、毛浩教授,北京实习团的带队老师张征教授和蔡秋彦副教授等出席了本次活动。活动由北京实习团成员之一、2021级网络与新媒体学生刘扬主持,吸引了学院众多学子旁听。

17DD7

刘扬主持北京实习团分享会


2023年北京实习团由2021级范长江班的17名学生和其他专业的2名同学组成,于7月到9月中旬奔赴北京,到中国新闻社、中国青年报社、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健康报、法治日报、新京报共七家主流媒体单位实习。


在分享会上,本届实习团的同学以北京地铁沿途的各个地铁站为实习地标,分享了他们两个多月的实习经历,以及北京见闻。


2021级新闻学陈智敏、李苑滢,2021级国际新闻与传播陈立儿皆举例分享了实习中收获的记者实战技巧和心得。陈智敏认为初入报社实习要保持良好心态,给自己一定的“容错率”,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继而再实践。李苑滢则提到,实习记者要有脚力,“腿勤、跑得快,可以抓住更多的学习机会”。陈立儿谈到了寻找选题的方法,“选题来源于生活,找选题要提高对身边发生的事情的敏感度” 。


陈智敏分享

1F6FB

李苑滢分享

1589A

陈立儿分享

2021级网络与新媒体刘扬简述了他在医院采访一位老人的经历,在交谈中,他用看“窗户”的闲聊巧妙地结束了沉重的话题,安抚了老人悲伤的情绪。当笑容出现在老人的面庞上,也让他体会到了记者的责任和担当。“天安门聆听我们的北京故事,见证了我们的成长轨迹”,2021级新闻学的吴依晨也和同学们分享了她在天安门采访的经历。一群从黔西南来到北京参与足球交流活动的青少年,表现出对北京强烈的向往,让她第一次体会到北京的魅力与迷人之处。

18972

刘扬分享

1CA2B

吴依晨分享

故事在北京发生,北京见证实习团同学们的成长。2021级新闻学的陈梓敏谈到了她参与的两次有关首钢园的报道,在采访中,她明白了“厚脸皮”是成为记者的第一步。2021级网络与新媒体的邓菲简述了她到良乡南关站四次采写的经历,她强调,面对不同的采访对象和不同的新闻事件,记者要有判断信息重要性的能力,更要有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心力和能力。

1A710

陈梓敏分享

1D2EC

邓菲分享

2021级新闻学的张泽龙表示,经历了两个多月的实习后,他明白了新闻工作者“要沉得下心,谨言慎行,遇事不乱”。他也和同学们分享了自己未来奋斗的目标:学会将浮躁的心沉下来,用“心”连“新”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16DB2

张泽龙分享

独自在北京工作和生活,经历了挫折,也收获了成长,这是2021级网络与新媒体郑婷、2021级新闻学曹罡豪、2021级国际新闻与传播杨梦梦的深刻感受。“从失败中汲取教训,并转化为前进的动力”,郑婷告诉同学们,在实习中遇到挫折,对她来说,也是一种成长。

1D87C

郑婷分享

2E417

杨梦梦分享

1586B

曹罡豪分享

两个多月的暑期实习,同学们顽强向上,逐步成长。这是张征教授第七次组织北京实习团,她对同学们暑期实习的表现给予了肯定,并表示“看到学生的成长,是当老师最大的收获。这一次实习的经历对于同学们来说是一次非常好的‘拉练’,我觉得你们到四十岁、甚至六十岁都会记得这次北京之旅。”张征教授强调,“新闻实务能力不是念书念出来的,是蹚水蹚出来的”。她勉励同学们要敢于实践、多实践,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新闻能力。

1601C

张征教授讲话


在北京主流媒体的实习让同学们开阔眼界,丰富人生经历。曲长缨老师肯定到,同学们从吃饭的碗筷到脚下的泥砖都能够发现新闻线索,敏感地把握住了“什么是新闻”。他希望同学们将实习经验和课堂学习结合起来,持续深入学习并查漏补缺,为下一次实习和未来投入新闻业务工作继续努力。

17E70

曲长缨老师讲话


最后,毛浩教授进行总结点评。前往北京实习的经历,对于同学们来说,是在媒体从业路口的短暂停留和“探头看”,他希望同学们把该路口看作媒体行业的入口,以此为起点,往后更加坚定新闻信念。据他39年的媒体从业经验,“媒体是可以托付梦想的地方,也可以收获人生宽度的满足”。

19AE3

毛浩教授讲话

262A9

合照






文字|杨梦梦

图片|宣骏超、苏磊

排版|杨梦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