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中国统一战线》杂志总编辑杨得志受邀在汕头大学东海岸校区开展新闻实务讲座,分享他从新闻采访一线到脱贫攻坚一线的从业故事,讲述他对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思考。汕头融媒集团新闻采访中心主任陈凯航、编发中心副主任魏盼生,汕头日报编辑中心副主任陈冰,以及汕大师生、汕头融媒集团采编人员约200人参加活动。讲座由学院毛浩教授主持。
讲座现场
主动作为,活跃在新闻采访一线
杨得志先后在《中国青年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中央统战部工作,担任过报纸、杂志、网站等不同新闻媒体和宣传机构负责人,见证了澳门回归、全国两会、中国入世、神舟飞船发射、福布斯论坛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并采写了大量深度报道,多次获得“中国新闻奖”等重要的国家级奖项和表彰。
“今天,我们正站在第四次传播革命的风口浪尖”,杨得志提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带来的新的传播环境,一种新的社会舆论形态也开始出现——“人人都是报道者”时代。这是否意味专业的新闻工作者正逐渐失去存在价值?杨得志给出否定的回答,“关键在于如何看待技术和新闻传播的关系,媒介并不等于媒体,媒体是有态度的。”
中国新闻教育家甘惜分认为,新闻是报道或评论最新的重要事实以影响舆论的特殊手段。“这个定义虽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提出的,但直到今天它仍然闪烁着光辉。”杨得志提及,互联网时代的新闻传播工作更需正确的价值观的引导,更需充分发挥权威媒体的影响力和专家型记者的职业素养。
杨得志分享采访经验
“突发事件采访报道的第一要点就是迅速到达核心现场。”杨得志自参与新闻工作以来,始终坚持不畏艰险的职业精神。面对众多突发事件和高危采访,常常主动请缨,冲在最前方。先后参加了1998、2002、2003三次特大抗洪报道和2008年汶川地震报道;多次踏上海拔5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之脊,2000年攀登珠穆朗玛峰、2001年随中国科考队首次穿越藏北无人区;还参与了南丹矿难、江门大爆炸、SARS等一系列突发、危险的事件报道。
“当记者一定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决不放弃的努力,即使听到‘不行’,也要尽全力争取到最后一秒。”——1998年夏毕业伊始,主动请命前往大庆采访特大洪水,当他得知沈阳军区司令员梁光烈将军要乘坐直升飞机前往灾区,但普通记者并不被准许同乘,仍坚持在警戒线外等待,并直接向梁司令请求同机采访,最终如愿坐上飞机,迅速抵达抗洪一线,拍摄报道了很多第一手的珍贵新闻。
2003年淮河水灾,大洪水已经漫过了屋顶,他在乘坐冲锋舟前往救援的过程中,深切感受到解放军战士的勇敢与艰辛,立即写了一篇反映现场事实细节的报道《踏上冲锋舟,出发!》。“记者一定深入要到一线去,这是任何人工智能都无法替代的。”
杨得志讲解中
突破求变,转型脱贫攻坚一线
2020年5月,经中央统战部推荐、受中央组织部委派,杨得志担任中组部派赴贵州省挂职干部联络员、党支部书记,中央统战部贵州扶贫工作队队长,挂职任毕节市委常委、副市长。
杨得志通过调研发现,曾经“苦甲天下”的毕节市,自1988年正式建立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以来,虽然扶贫工作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还是比较落后。怎么样去改变这样的局面?杨得志想到运用用“互联网+”力促双循环和产业升级,助力毕节从“试验区”向“示范区”跃动发展。
“作为常委、副市长,必须要把问题、对策和建议转化为实际行动。”在多方协调和支持下,杨得志充分发挥自身在数字经济方面长期学习研究和实践积累的资源和人脉优势,与字节跳动、美团、腾讯、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等20多家顶级互联网巨头、独角兽企业和科研机构接洽商谈,积极招商引资,策划实施“跃动毕节”系列活动,打造城市核心IP、助力旅游资源推广和农特产品直播带货等,“跃动毕节”成为数字经济和政企合作的热词。
杨得志分享工作见闻
挂职两年半的时间,杨得志满怀对贵州、对毕节的真挚感情,虚心学习、奋力工作,得到了大家的广泛认可、信任和支持。从最初分管毕节市广播电视台、统一战线对口帮扶和社会扶贫等方面工作,先后增加了大数据产业发展、信息化、数字经济、民族宗教、文化旅游、商务、市场监督管理、投资促进、政务服务、“放管服”改革等负责工作,分管10多个部门和单位。在贵州省“四新”“四化”“一招”重大战略中,杨得志就负责了其中的数字经济、旅游产业化和产业大招商三项工作;支撑全市GDP考核的33项主要经济指标中,他牵头负责的就多达10项。
作为一名挂职干部,分管如此众多而重要的工作,是极为罕见的。此外,2021年5月初,贵州省委组织部报经中央统战部批准后,正式任命杨得志兼任贵州省大数据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并参与了2021年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的筹备和组织工作……工作任务的不断加码,充分体现了省委、市委对挂职干部的信任和肯定,也是对杨得志本人政治素养、综合素质、能力水平和工作激情的充分认可。2022年底,杨得志荣立个人二等功,结束挂职、载誉而归。
在场观众细心聆听
讲座现场交流氛围热烈,多位同学就如何保护记者的采访权、如何发现高价值的新闻线索以及记者的职业发展路径等问题与杨得志深入探讨。
22级新闻学专业肖汉华表示:“在杨得志老师身上我看到了新闻工作者职业发展路径的多样性,同时也意识到媒体融合时代呼唤更多专家型记者的必要性。”
本次讲座是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博闻系列讲座第26期,也是“新闻里的大思政”教学品牌活动之一,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学习和实践中,帮助学生提高政治素质、坚定新闻理想、提高专业认知、增强业务能力。
文字 | 郭梓欣
图片 | 邓婉滔
排版 | 胡岳诗童
初审 | 雷碧睿
指导 | 黄显
校对 | 雷碧睿
终审 | 毛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