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汕头大学第二十七届“院际杯”辩论赛决赛在东海岸校区举行,我院辩论队荣获亚军,创造了近三年最好成绩。22级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学生江芷慧获“最具人气辩手”称号。
决赛辩题为“低碳生活的实现是更依靠科技创新,还是更依靠观念转变”。
我院辩论队参赛选手
辩论赛场气氛激烈而紧张。正方一辩陈泽欣首先进行立论陈词,她明确指出“低碳生活的实现是更依靠科技创新”,并逻辑清晰地从解决力和可行性两个角度进行论证。陈泽欣举例,“2022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240GW计算,效率提升0.01%,每年就可多发1.4亿度电。”该证据表明科技创新的新型产品能减少能源消耗,对实现低碳生活更具显著效果。
针对反方以“新能源汽车碳排放量比传统燃油车更高”为论据,质疑科技创新对低碳生活没有帮助,我方四辨张瑀元在质询时敏锐地发现漏洞,提出反驳:“恰是因为缺乏科技的支撑,才导致化石燃料使用占比高达80%,我们必须通过科技创新提高清洁能源的使用率。”
正反双方进行激烈辩论
在二辩陈词中,江芷慧对于反方“77%的人认为自己的行动跟不上意识”的说法,质疑反方:“即使观念得到转变,能否落到实处还值得商榷。”同时她也指出,当下中国人的低碳意识是充足的,如2023年中国新闻网报道显示,公众对低碳生活知晓率达到86.7%;福建发改委报道显示,厦门市垃圾分类知晓率达100%。所以意识的提高在现状下已然不是减少碳排放的核心战场,需要把更多精力投入到科技创新,才是有突破的。
正方三辩朱孟城在小结中提出:“永动机不存在,但核聚变是存在的。我们今天不是神话科学,而对方辩友为什么不去拥抱科学呢?”朱孟城还表示,相对于减少使用能源,当我们面对不得不使用能源的情况时,通过科技创新转化能源结构,依然可以做到减少碳排放量,例如变频空调相比于定频空调可以节约30%的能源消耗。
我院辩手在商讨辩论战术
最精彩的当属自由辩论环节,正反双方就“蚂蚁森林帮助人们转变观念”、“厦门实施垃圾分类”、“新能源技术创新”等提出过的各种论点进行激烈辩论。辩手们思维敏捷、反应迅速,展开了一系列有力论述。现场的气氛随着观点的深入交锋愈加紧张,台下观众看得目不转睛,不时发出阵阵掌声。
最后,四辩张瑀元进行总结陈词。张瑀元条理清晰地总结了辩论过程中的观点与论据,并针对对方辩友的逻辑谬误和数据实时进行质疑。他再次强调:“单就看宿舍门口的垃圾桶,有谁丢垃圾是进行分类的?在于今天我们都做不到这个事情的情况下,我们如果有一个垃圾分类机器人,我们的效率就能提高很多,更利于低碳环保。”
我院辩论队参赛选手发言
三位辩论老师高度评价此次辩论赛,她们认为,正反双方的辩手们都有着充分的准备和默契的团队配合,并且针对辩题有独到的理解思路,对于相关论据和数据也有扎实的准备,在论证和反驳过程中逻辑条理清晰、证据充分。同时,老师们还提出了相关建议。高庆荣老师指出:“我们可以大方地承认对方的观点很重要,在此基础上论述,突出自身的观点对低碳生活更有帮助、更有效果。以此进行论证的效果将更有力量。”
经过评委老师的评分与讨论,最终新闻学院以4:5的成绩惜败商学院,获得本届“院际杯”辩论赛亚军。经过现场投票推选,江芷慧获“最具人气辩手”称号。
我院辩论队获亚军
江芷慧获“最具人气辩手”称号
张瑀元认为虽然惜败于决赛,但队友们的表现都十分出色。他鼓励队友们继续坚持自我所爱,在热爱辩论的道路上不断前行:“辩论本质是一场竞技活动,输赢都是常有的,遗憾也是常态,不要在意一城一池的得失,重要的是相信自己,相信心中热爱。”
比赛前夕,我院辩论队还邀请了2009级校友、2018世界华语辩论锦标赛冠军廖彦霖进行赛前指导。廖彦霖师兄针对队伍在赛前准备方面存在的不足给出指导意见,对己方的攻防和价值给出进一步补充和凝练。他还对队员们的思辨广度进行了拓展,并点评了我院辩论队队员与西安高校辩手的模辩训练,帮助辩手更好地适应比赛节奏。
我院辩论队成员与老师合影
汕头大学第二十七届“院际杯”辩论赛
新闻学院辩论队比赛一览:
1
渴望得到认可让人更快乐/更不快乐 反方
对阵艺术学院
一辩23新闻李雨函
二辩23网新蔡瑄红
三辩22国新朱孟城
四辩22国新江芷慧
赛果:0:9(胜)
2
原生家庭批判让年轻人变得更幸福/更不幸福 正方
对阵法学院
一辩23网新陈泽欣
二辩23新闻李雨函
三辩22国新朱孟城
四辩22国新江芷慧
赛果:4:5(负)
最佳辩手:朱孟城
3
爱比被爱更幸福/被爱比爱更幸福 正方
对阵工学院
一辩23国新苏雨晴
二辩23国新尚博楠
三辩22国新江芷慧
四辩21国新张瑀元
赛果:5:4(胜)
4
低碳生活的实现更依靠科技创新/观念转变 正方
对阵商学院
一辩23网新陈泽欣
二辩22国新江芷慧
三辩22国新朱孟城
四辩21国新张瑀元
赛果:4:5(负)
文字|李宗懋
图片|李宗懋、新闻学院辩论队
排版|李宗懋